记者文聪报道:3日,东莞市政协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就“大力推动中子科学城建设、打造湾区创新高地”议题听取各界的意见建议。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共同为推动东莞市高标准建设中子科学城积极建言献策。

会议指出,中子科学城作为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是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已上升成为广东省的重大科学发展平台。中子科学城作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集群,将为东莞进一步聚集资源、聚集人才,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可为实现重大科学原创性发现、前沿关键技术突破提供重要支撑。

据了解,中子科学城已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重要节点,计划选址在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南部及周边地区,规划面积53.3平方公里,其中,在大朗镇范围有36.59平方公里。而位于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中子科学城运行后,预计有600名左右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常年开展科研工作,并吸引聚集10万名左右全球各地的科研人才。借此平台,东莞市将打造新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