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图像识别指导垃圾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卢亮 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7月14日,在深圳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智慧城市论坛上,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加速进程。

统一政务服务APP上线

作为深圳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部署,早在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上线“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围绕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服务、旅游服务、电子证照、食品安全8大领域,成为政府、社会、企业、市民四位一体的移动服务平台。论坛会场,“i深圳”的运营方平安智慧城市的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告诉南都记者,目前“i深圳”服务平台的总用户1500万,实名注册用户800万,绝大部分是深圳市民。按照规划,未来该平台将“搭台唱戏”,或成为开放平台,除了深圳政府各机构部门,也会考虑向企业开放,更好服务民生。

将上线垃圾分类“智慧处理平台”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垃圾分类也成为深圳的民生焦点,但是如何准确分类成为痛点。如何借助智慧城市的体系,高效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的进程?胡玮认为,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的推进,深圳目前比较成功,仅次于上海。

但是,以深圳为例,从垃圾的投放、收集、封运、处理、掩埋焚烧等多个环节来看,深圳仍然整体缺乏一个端到端的信息化平台,很难准确预估每天垃圾量,也不能及时反映问题,能否达到“垃圾焚烧百分百”的国家要求,这些是很大挑战。胡玮提出解决方案认为,平安将上线“智慧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平台”,在前端源头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规范并指导市民乱投垃圾的问题,图像收集的大数据还能协助小区进行分类管理,甚至这个系统还能协调深圳2000多辆环卫车与5万多位环卫工人、计算垃圾运输车的最佳路线、帮助企业更精准使用政策补贴、协助政府进行垃圾处理的判断和决策。

据透露,该方案预计在近期上线,深圳和上海有望成为最早使用该系统的城市。

领跑智慧城市建设

互为佐证的是,今年初出炉的一份“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显示,北京(95.64分)位列第一,深圳(95.27分)、杭州、上海、广州进入前五,成都、厦门与合肥是值得关注的城市。深圳与北京的总分差距很小,并与杭州、上海等地拉开差距。与此同时,来自德勤的一份《中国超级智能城市指数》中,第一梯队城市中居首位的是深圳。

据南都记者观察,得益于深圳在5G、AI、区块链、云等方面的提前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有了天然基础。

论坛上,有业内人士举例称,在智慧医疗领域,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现多使用低剂量CT进行扫描筛查。但是筛查过程中医生需要分析数百张的CT影像。最新的AI读片技术提升了15倍,大幅缓解医生压力和强度。据悉,这种智能筛查和辅助诊断方案有望在深圳推广。

还有业内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深圳发力智慧交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创新尝试,试行“预约出行”,缓解了深圳东部景区“逢节必堵”问题,东部拥堵指数下降超过40%。

深圳经验探索值得推广复制

“深圳最近一年关于智慧城市的进展步伐非常快。”作为业内专家,胡玮认为,以往深圳政府机构部门比较突出,比如交警局等,现在是城市智慧化一盘棋,整体的智慧化大幅提升,因此深圳也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

按照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90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对此,他提醒,复制整个智慧城市模式不太现实,因为深圳有独特性,地方政府也比较有开放性和前瞻性。不过,深圳一些政府机构部门的经验探索值得推广复制,其他城市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诉求和人文情况等多维度考量来制定顶层设计,分别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