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深圳部分高校分数线为何这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广东省的高校录取结果陆续公布。有部分家长和考生发现,今年深圳多所高校的招生投档分数线比较高,甚至超过了同档次的广州高校。转眼几年间,难道相对较弱的深圳高校迎头赶上广州了?为此,南都记者专门对两年来广州深圳两地高校分数线变化的原因进行了一番探究。

焦点关注

今年深圳高校分数线拉高

今年深圳高校提前批次中,港中大(深圳)理科提前批是636分,排1928名;南科大理科提前批和综合评价批分别是633分和597分,分别排2253和8858名。

普通批次中,哈工大(深圳)则创下了理科的省内第一,录取分622分,排3653名。相比较而言,今年中大的理科投档分为595分,排位为9204名;华工的理科投档分为592分,排位为10169名。

如果仅从上述数据来看,深圳三所名校今年的招生成果似乎超过了广州高校。

深圳其他高校的表现看上去也不错。如深圳著名的本土高校深圳大学今年理科投档分为559分,排位为24006名,与老牌211高校暨南大学的差距只有4分,排名省内高校第四(注:省内高校排名不含高校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及省外高校广东校区)。

此前依托深圳大学,今年首次独立招生的深圳技术大学的招生成绩也非常优异,其理科投档线今年为521分,排位为50886名,超过了广东工业大学2分。

原因剖析

A

不同招生规模高校不具有可比性

大家看到的深圳高校分数线的上升,其实与目前以录取最低分作为统计口径的排名模式有关。

这种排名方式,通常是以进档考生的最低分,即投档分数线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有许多缺点。

首先,不同批次的录取结果不能直接对比。比如港中大(深圳)、南科大,都只在普通批前的提前批或综合评价(即“631”模式,高考成绩占60%、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平时成绩占10%)招生。

其次,深圳名校在招生人数上与广州名校差距较大。

如同样在普通批招生的哈工大(深圳),今年在广东省只招191人。与之相对应的,中大和华工的广东理科,仅在普通批就各招了2634和2694人,招生规模是哈工大(深圳)的十几倍。

另外,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投档线的划分随机性就会偏大。比如今年广州美术学院在广东省文科普通批只投档了一人,该生的投档分是569分,直接把广美送到省内文科排名第六的位置上。

广州作为省内高校的集中地,在接受了省内的高教资金拨款后,也承担着培养广东本省考生的义务。

从数据可看到,广州多所高校的招生规模均在千人以上,最多的广东工业大学,仅理科普通批就招收了6904人。而深圳只有深圳大学招生人数上了千人。

此外,南都记者还注意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了给广东省培养更多的人才,省内高校还承担着扩招的任务。比如华工今年在省内又增加了240个招生计划。

所以,低招生规模高校,不具有与大规模招生高校比较最低投档线的普遍意义。

B

广州老牌名校基础、理论学科专业多

除了在招生人数上的巨大差异外,广深两地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会有一些不同。以哈工大(深圳)为例,今年的招生计划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等热门专业的名额,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而中大、华工这些老牌名校,有热门专业,也有新兴专业,但还设置了大量的基础学科、理论学科的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各个行业全方面发展的需要。但相对而言,这里边有部分专业会显得较为“冷门”,所以这些学校的投档线自然就会被拉低。

深圳不少合作办学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深圳在高教资源方面较为缺乏。为了补足这个短板,深圳通过合作办学和异地校区的形式,引入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外地名校前来办学。最早的时候,先是通过设立名校的研究生院来办学,后来再慢慢升级为本科校区。

在高校建设上,深圳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后发优势”。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科创城市,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等众多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许多来深圳办学的高校就是看中了深圳在我国的科创优势。高校要支持深圳本地的建设发展,基本上都会结合深圳本地产业发展的方向,来设置专业和制定培养计划。与此同时,深圳本土企业也会给这些高校的研究人员提供实验和产学研结合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这种产业导向型的专业设置模式,使得深圳高校的专业设置,看上去“热门专业”会更多。

C

广州高校部分热门强势专业分数线高

另外,以哈工大(深圳)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理科普通批的强势专业对比为例。2018年,哈工大(深圳)的计算机类平均分是636分,而中大的平均分是648分,华工的计算机全英创新班平均分为633分;哈工大(深圳)经济学类平均分为618分,而号称中大王牌的岭南学院的经济学类平均分为656分,华南理工大学的经济学创新班平均分也有624分。

所以如此比较的话,广州高校,尤其是老牌名校的优势专业,也并没有完全被赶超。

再来看文史类专业,学校的积累沉淀的影响比专业本身要更大,所以广州高校文科分数线受到的影响没有理科那么大。

所以说到底,仅依照投档线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标准是不科学的。

南都观察

广深高校发展 路线风格不同

由于历史积累、产业优势、发展路径等原因,决定了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的高校,走向了不同风格的发展路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广深的高校之间,其实不能看成是单纯的激烈竞争关系。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不光是教育领域,在一些需要时间积累的领域,都需要其他城市的支持。比如在医疗资源方面,深圳的三甲医院和医学院数量都无法匹配上深圳的城市地位。与之相对的,广州通过百年来的积累,拥有了中山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医科院校以及众多附属医院的丰富医疗资源,使得广州成为国内乃至亚洲范围内知名的医疗强市。

之前深圳积极引入中山大学建立深圳校区,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希望引入中大的出色医学资源,弥补深圳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方面的缺乏,同时也可以为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基底。

目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规划设立的与医学相关的有医学院、药学院(深圳)、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这四个学院和中山附属七院、八院、九院三所医院。

除了中山大学外,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湾区高校都有意在深圳设立医学院或者医学、药学的实验基地,这对高校与地方合作而言又是一个重要成果。

去年,到深圳就业的广东省大学毕业生,据统计显示,有8万多人,占就业人数比例的17%多。这当中,毕业人数最多的广州高校,在此当中肯定出了不少力。

今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也能看到,国家对广州的其中一个城市定位是,要培育提升它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而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这意味着,在科教领域,国家要求广州发挥其高教资源丰富、学科门类广泛的优势,建设成为大湾区的科教文化中心城市;而深圳则要发挥其产学研结合紧密的优势,多培养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说到底,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兄弟城市,无论在城市定位还是经济发展上,他们的合作永远大于竞争。在未来大湾区建设中,他们也需要相互扶持相互提携,共同为大湾区的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