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掉队之后,温州打算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温州这座因改革而兴并以“温州模式”驰名的“中国民营之都”,在新的发展阶段,也在加快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快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
《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下称《决定》)日前发布。《决定》提到,到2025年,温州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南大门”和对接闽台的“桥头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人,真正发挥全省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作用,中心城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45%以上。
温州全力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也成为近年来浙江区域经济变革的一个典型。
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远离长三角核心区的温州,经济发展速度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备受瞩目,特别是活跃的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过,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2011年始发的民间金融风波重创温州,温州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从浙江第一方阵跌落第三方阵。2010年到2018年,温州经济总量增长了105%,同期全国GDP总量增长了126%,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曾多次到温州调研的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增速在浙江省内比较慢,原因在于原有的路径依赖比较大,制造业没有及时完成转型升级,另外对高房价的依赖较大,房价过高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压力,资金、人才等要素外流到杭州、上海等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也是制约温州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弱干强枝”是浙江很多地级市的现状,温州同样如此,发达的县域经济之下,是中心城区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足的弊端。
曾长期在浙江工作的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受地形、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比杭州和宁波,温州中心城区建设水平比较滞后。而中心城区水平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十分关键。
例如,尽管温州常住总人口达到了925万,不过,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年温州主城区人口为207万,排在洛阳、临沂、惠州这些三线城市之后,仅位列第40位。
《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统筹抓好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进一步把中心城区规模做大。同时,要“切实把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力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大力推进城市硬件和软件系统更新升级,全面提升城市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
根据《决定》,温州将优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对“大拆大整”后城市空间进行全域谋划开发,加快推进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打造最能体现温州核心竞争力、最能彰显温州特色、最能代表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核心区。
早在2015年9月,温州市洞头撤县设区,温州市区东延50多公里,城市东西框架拉大到100多公里,市区陆域总面积增加100平方公里以上,从“三区鼎立”步入“四区格局”,从“滨江城市”迈入“滨海城市” ,从“瓯江时代”跨入“东海时代”。
《决定》提出,要着力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包括优化提升城市产业平台,搭建区域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培育“月光经济”等方面,强化城市的交通枢纽、开放带动、公共服务、医疗康养、旅游休闲的功能。
其中,交通枢纽十分关键。未来温州将加快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建设立温州本地航空公司,速推进杭温高铁一期建设,谋划新建甬台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521”高铁时空圈。
制造业大市强心战略
温州全力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也是近年来浙江区域经济变革的一个典型。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省管县体制的省份,浙江曾树立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不过,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浙江省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断凸显,主要体现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较弱,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不够。
近年来,浙江加快打造中心城市平台,加速向都市经济转型。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顺应城市经济特别是都市区经济成为区域发展与竞争主要形态的新趋势,坚持做强市域经济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
丁长发说,浙江的县域经济是全国最发达的,有很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要把医院、教育等公共资源配套起来,通过完善配套,吸引人才等要素,加快当地转型升级。
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认为,做大做强城市平台,有利于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发展好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才能有效促进产城融合,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多个制造业大市纷纷提出强心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加快向都市经济转型。
比如佛山提出,要强化市一级在4个方面的统筹能力,即战略统筹、规划统筹、重大平台统筹、基础设施统筹。
广东省政府2017年发布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今年珠三角将继续发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在优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佛山、东莞、中山市实施强心战略,做大做强主城区等。
苏州、无锡、泉州等制造业大市,也纷纷在做大做强主城区,强化中心市区的引领功能。
胡刚分析,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服务业占比和发展层次都赶不上一二线中心城市,他们要进一步发展,很重要的是要把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高顿服务业做好,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把中心城区做好。
胡刚说,制造业升级依靠创新,创新需要人才,要吸引人才进来就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建设、配套就必须提升。过去往往发展城市外围,建设新区,但这些地方人气不旺。中心城区人气较旺,加大中心城区的提升,效果会更加明显。
不过,对不同的制造业城市来说,转型路径也存在差异。东莞、佛山、无锡、苏州、中山、绍兴等城市由于靠近核心经济区中的核心大都市,未来转型可以更好地接受核心大都市的外溢,比如东莞近年来受到深圳的带动作用就十分明显。核心大都市的现代服务业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地区转型升级,通过合作,加快打造大都市圈,形成产业梯度分配合理的体系。
但温州这样远离核心大都市的城市,相对不容易受到核心大都市的外溢和辐射,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林小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