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是临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

重磅!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诸多“猜想”,最后尘埃落地、揭开谜底:新片区将主要设在上海临港地区。

 上海临港滴水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临港滴水湖

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要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个定位在“特殊经济功能区”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又将迎来历史性的新篇章。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为什么自贸区新片区最终花落临港,寸土寸金之地将飞出怎样新的“金凤凰”?几个关键词让这颗“海上明珠”最终浮出水面。

产业高地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富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同时在产业上要有突破,解决核心技术是关键,比如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期间,来到了位于临港的上海电气。李克强对企业研发的重大装备走在前列表示赞许。他勉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争创奇迹,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多做贡献。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月在调研浦东临港地区时指出,临港地区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牢牢把握重大机遇、紧盯抓牢重大项目、谋深做实重大战略,全力做好集要素、兴产业、强功能、优生态的大文章,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代名词,是上海该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齐全的区域。如今正在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打造新型产业高地。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装备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今年1月起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装备产业区正式动工建设,近半年时间建设速度突飞猛进。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2019年9月完成整车4大车间的建设,2020年3月完成动力系统车间等其他重要功能区域的建设。项目建成后,该工厂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目标年产25万辆纯电动整车。

 建设中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中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在临港研发的“彩虹鱼”万米级二代着陆器向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挺进之时,临港的智能制造和创新产业正向全球最高峰进发。

 临港企业研发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企业研发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

“上海制造”在临港找到了坚定的方向——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水平,倾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创新,是临港的追求,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对接长三角

临港所处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更好地集聚长三角一体化功能。通过发挥临港的区域优势,服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其港口资源、运输资源等,将临港和长三角其他区域的科技平台等资源激活并共享。围绕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探索推动建立长三角监管科技研究院,推动金融科技机构集聚。上海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在新片区的新机遇下,有利于提升功能,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等。

生活特区

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看来,新片区应该是高质量生活的示范区、引领区和探索区,“由于新片区需要汇聚全球一流人才,高品质生活应当成为这里的标配。依靠高品质生活来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并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

 临港人才公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人才公寓

临港,这座从一片滩涂一张蓝图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上海绝无仅有的“样板间”,是属于未来的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仿若雕琢一块巨大的璞玉,临港人以谦谨之心、工匠精神,细细打造未来之城。

工作生活在南汇新城的人都喜欢“晒幸福”,在朋友圈发滴水湖“白帆点点”的照片,拍东海的朝阳、申港大道两旁的宽阔林荫道。当市区空气不理想的时候,他们“变本加厉”地晒“临港蓝”。临港人自豪地说,南汇新城常年的PM2.5数值基本是市区的一半,蓝天白云在这里司空见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滴水湖畔,李强说,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承载重大国家战略、完善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战略空间。强化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发展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在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的心目中,在新片区的新机遇下,未来的临港是一个科学家和技术创新者的家园,有安静的环境、美丽的风光激发灵感,而临港各产业区是全球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是有全球野心的企业家的舞台,产城融合,产、学、研、用在区域内无缝衔接。而创新,是临港响亮、永恒的主题。

专家访谈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什么新局面?为此,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农工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在全球经济的大变局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将继续高举全球化旗帜的决心。”陈晶莹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片区将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仗上海体系化产业优势、货源优势、立体运输物流优势、地缘和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化优势,全方位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加快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集约开发新引擎

“首先,从功能定位上来说,和过去的自贸区不同,自贸区新片区实行了差别化定位,其建设的是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不仅应秉承注重以往自贸区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也和当年的浦东一样,得注重创新开发的制度支持。”陈晶莹说。

根据规划,新片区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浦东新区。因此,新片区要铆钉目标,聚焦定位,完善空间规划,实现集约开发,推动“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首创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创业地,服务国家重点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制度创新再突破

从设立新片区消息的提出到现在,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片新的自贸区,而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和制度的变革。

陈晶莹表示,制度创新历来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仅要秉承以往制度创新的传统优势,而且要为这种转变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从上海自贸试验区5年多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优势,避免了走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发展的老路,走的是挖掘制度红利这样的新路。

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定位出发,陈晶莹认为,上海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将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投资制度创新方面,“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通过本次修订进一步精简了负面清单,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8条措施减至40条,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陈晶莹注意到,2019版的鼓励目录比2017年版新增了67项,主要是鼓励外资参与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和绿色产业的。“这些项目一方面符合自贸区新片区的定位,另一方面则为自贸区新片区在这些重点领域先试先行提供了制度支持。”

为此,她建议,应当根据《外商投资法》,尽快修订出台自贸区管理条例,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建立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者是重大项目在上海落地的制度支持平台;加大准入前国民待遇项下的减税降费力度,聚集扩大进口贸易重点任务,对接进博会,提供优质且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服务;加大进口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新片区将开启金融制度创新的“2.0版”。新片区加入了“特殊经济功能”的“特”元素,意味着金融创新将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提升。比如,试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深化FT账户的双向路径;围绕离岸金融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境电商,设立跨境电商贸易窗口,形成对接机制和贸易便利化相关机制等。

在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度创新方面,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有望率先实施新一代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建议给予企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优化知识产权立法和制度,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如: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个人可以拥有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可以持有股权;知识产权可作为融资的标的,支持区域内的发明创造和先进制造业功能提升。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试验田

对标和实践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上海自贸新片区要加快步伐,加大压力测试力度,特别是环境、劳工、信息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原产地要求、知识产权、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等高标准规则的核心内容,需要作为区内规则等制度接轨的重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自贸区新片区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标促进相关立法、司法、执法和各种法律服务质量与能力的提高。如:开办企业的行政制度、立法与政策的透明度、非货币资产入股的评估、使用信息的易获取性、投诉机制是否畅通、纳税手续是否便利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落地;执行合同的司法职能(包括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和司法公开)以及其他解决合同纠纷的公共法律服务(包括仲裁、调解、司法鉴定、公证等)。

自贸区新片区要在公共管理服务、诉讼、调解、司法鉴定等方面,对标国际规则、提高服务品质。她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分中心也将落户临港,这对于提升上海的国际仲裁水准将发挥重要作用。

 临港地区规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地区规划图

但是,目前在自贸区制度创新和立法上仍存在一定矛盾,由于自贸区的不少制度创新前无古人,往往立法存在相对滞后,产生风险和制度不一致的矛盾。在《外商投资法》第13条中规定,“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殊经济区域,或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外商投资试验性政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扩大对外开放。”但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具体赋权的路径是什么,如何实施的细则仍不明确。为此她建议,在法律保障方面,确立有效赋权机制,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制度创新;建议通过运用事权、法制制度一体化的做法,化无效赋权为有效赋权,从根本上消除反复赋权、无效赋权现象。

上海自贸区大事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2019年8月6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