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过600米的超高层,一个是上海中心,一个是广州的小蛮腰,都是上海建工造的。”上海建工(600170.SH)总会计师尹克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站在上海市东大名路666号上海建工大厦20楼,望着黄浦江对面的陆家嘴,那里的很多地标建筑都是由上海建工修筑完成。

8月8日,MSCI发布8月指数季度调整结果。公告显示,MSCI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10%提升至15%,该变动将在8月27日收盘后生效。届时,中国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比重将达到2.46%。

公告还显示,上海建工、中国中铁、宁波港、西南证券、万华化学、药明康德、韵达股份、张江高科8只个股将被新增入MSCI中国指数(同样以15%的纳入因子)。

“被纳入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复合增长情况比较好,我们的营业收入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3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1.7%;净利润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28%。”尹克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上海建工2018年年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705.4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0.0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7.56%。截止2018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59.18亿元,归属母公司的股东权益为310.77亿元,每股净资产2.74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470亿元,增长8.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

从行业水平看,上海建工的营业收入增幅快于同行水平,不过去年的利润增幅则慢于同行。在尹克定看来,这几年上海建工主要是在调整发展结构,让自己的发展速度逐步提升。

“2015年开始全国化布局,以前总是一个项目做完就不做了,现在会深入到城市发展中去,在各个区域成立城市公司,进而实现上海之外的项目发展。目前我们上海区域之外的项目体量超过50%。”尹克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记者从年报注意到,目前上海建工形成了以长三角区域,以及华南区域、京津冀区域、中原区域、东北区域、西南区域和其他若干重点城市组成的“1+5+X”国内市场布局,承建的工程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座城市,2018年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

按照上海建工规划,目前公司着力通过五大事业群(建筑施工、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城市建设投资、建筑工业)的联动协同发展,实现建筑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

“一开始只是希望通过多元布局实现多个增长极,后来发现全产业链可以互相推进,降低成本并互相促进业务,因而发展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尹克定说。

此外,上海建工还在拓展新业务发展,包括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治理、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等新业务。

“城市更新主要是做一些旧建筑的内部改造,既要保留外立面的历史感,也要保证内部的更新,这个就需要更高的技术,通常成本也更高。我们认为目前很多核心城市都会有更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因此开始积极拓展。”尹克定说。

申万宏源研究认为,中国建筑行业已步入存量时代,海外龙头企业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强化管控能力、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实现盈利能力提升,中国建筑企业也将迎来供给侧改革提升效率的时代。

正是基于此,上海建工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多元和深度的产业布局,不仅仅是提高增长力,还可以抗衡周期的风险,我们希望未来的增长有规模,也有质量。”尹克定说。

不过,上海建工的地产业务则出现了发展乏力的情况。

2018年全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为3,037.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8%,为2018年年度目标的128.15%。在房地产业务方面,全年新签房产预售合同120.14亿元,较上年下降约4.05%。

如何保证每个板块的同步发展,将成为上海建工下一步的发展挑战。同时,如何提高利润,同样考验这家老牌国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