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金租公司违规输血地方政府被罚 金融租赁“凭感觉”操作找不到边界
8月21日,上海银保监局一口气公开了11张罚单,其中两张分别开给招银金融租赁和浦银金融租赁,原因均是在2016年到2018年之间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被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其中一家被罚缘由是政府担保函未及时退回,导致监管追责。另外一家并未回复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时发现,在厘清金融租赁政府项目合规与违规边界时,除了担保函问题,还有“公益性资产”界定问题。
金融监管-IC photo
“监管不让做公益性资产,但只规定了什么是公益性资产,没有规定什么是非公益性资产,很多金融租赁公司只能‘凭感觉’去操作。”一位华东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这也是很多金融租赁公司共同的困惑。
全国70家金融租赁公司作为金融“冷门”行业,今年收到的罚单并不多。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今年初至今,一共有过6例,另外4例分别是:5月,上海太平石化金融租赁因用印制度执行不严、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与他人违规经济往来、员工行为管理严重不审慎,被罚50万;同月,广西北部湾金融租赁因接受无处分权的公益性资产作为售后回租业务的租赁物,被罚80万元;7月,交银金融租赁对某不动产租赁物未办理权属转移登记,被罚50万元;同月,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因租赁资金用途监管不到位,股权投资问题长期未整改被罚80万元。
去年同期,银保监系统对金融租赁开出7张罚单,这两年基本持平。
监管严查两种“违规输血”
怎样算是违规输血地方政府?
一位华东地区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监管趋严,涉及政府项目主要查两点:一是是否有地方政府违规出具担保函,二是是否涉及公益性资产。前一种担保函的情况,在这些年经历了整治后已比较少见,有担保函的也陆续退回了;公益性资产是当前监管的重点。
根据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23号文”《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金融租赁公司必须在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方面禁止“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违规向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提供融资等”。在业务经营方面,存在“五条红线”,第一条为“违规以公益性资产、在建工程、未取得所有权或所有权存在瑕疵的财产作为租赁物”。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道,金融租赁方面监管要求租赁标的物必须是实际存在,非公益性质,且产权明晰的(归属于金融租赁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如租赁飞机的航空公司不再支付租金,金融租赁公司可以收回和处置租赁物,控制风险。在一些案例中,金融租赁公司将公益性资产(道路、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不适合变现交易的资产),在建工程,或者没有取得所有权或所有权出现瑕疵(比如所有权存在争议中,等待法院判决的情况)的财产作为租赁物。
“一旦出现风险,金融租赁公司可能无法顺利收回和处置租赁物,最终造成实质性损失。”陈嘉宁说。
这其中,有一种违规租赁物是公益性资产。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上述华东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人士对记者解释称,某些地方政府将名下公益性资产转移到城投公司等市场主体,然后卖给金融租赁公司,产权归于金融租赁公司之后,再出租给政府使用,分期付租金,等付到一定的年限满足一定金额时,产权重新回归城投公司。
这种交易表面上是正常的租赁行为,实际上是一笔贷款。但这些公益性资产无法变现,金融租赁公司也明知这一点,全凭政府兑付信用在做业务,这也是城投“信仰”的体现。
事实上,政府项目(以非公益性为主)是诸多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去年以来,部分政府平台出现了兑付危机,但金融租赁公司业务没停,多位业务员称:“不做这个就没业务了。政府项目基数大,爆雷的毕竟少数。”
争议“公益性资产”
极容易产生争议的“公益性资产”的定义,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或不宜变现的资产,如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及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以及市政道路、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不能带来经营性收入的基础设施等(依据为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8年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再度明确“公益性资产”概念:“申报企业拥有的资产应当质量优良、权属清晰,严禁将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共文化设施、公园、公共广场、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市政道路、非收费桥梁、非经营性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公益性资产及储备土地使用权计入申报企业资产。”
“但我们只知道什么是公益性资产,却不知道什么是合规的非公益性资产。”上述业务人士举例称,“比如公交车可以确认为非公益性资产,这个没有疑义,市政道路属于公益性资产,也没有疑义,但马路旁边的公交站台的广告牌算不算呢?很多时候,只能靠业务员和金租公司自己去界定。”
这种模棱两可的资产界定也给机构与监管的沟通造成了困难。不少业务员反映,这种客户对象是政府平台且租赁物为公益性资产的证据很容易被查出,一旦出现问题,各地处罚标准宽严不一,主要看沟通情况。
一家华东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益性资产定义较为模糊,狭义来看就是以收入为零为标准,但广义来看,比如光伏电站有部分补贴,某些营收不能覆盖成本的城市地铁也属于公益性资产。“一般项目组提前去到当地与政府、监管沟通,再开展项目会保险一些。”
“目前监管有趋严的态势,除了总行内审,银保监经常要求报送数据和报告。”一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员工表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