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徐汇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
8月28日下午,“智联世界 汇聚双T”——徐汇区AI Town & AI Tower新闻发布会在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举行。
2018年12月6日,徐汇区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其中,两大战略载体北杨人工智能小镇(AI Town)和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格外引人注目。近一年来,AI Town和AI Tower的建设推进情况如何?
AI Town:涵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是徐汇区政府携手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小镇新项目,地块处于上海科创产业与区位枢纽汇聚点,是上海中心城区极其稀有的完整产业用地。
徐汇区透露,该项目位于徐汇区华泾镇外环以内,紧邻在建的轨交15号线朱梅路站,处于“漕河泾-闵行紫竹”国家级科技创新带,是徐汇区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地区,小镇东至长华路,南至外环线,西至老沪闵路,北至淀浦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4.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其中科研约60万平方米,租赁住宅约9.6万平方米,服务配套约4.4万平方米。目前,华发路以南6个科研地块及2个租赁住宅地块已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未来,漕河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目标建设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全域应用示范区、国际化智能产城融合区。
小镇规划建设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全产业链,从底层基础技术,到场景应用,再到包括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的产城社区均得以在此落地生根,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紧密联系产业需求,塑造多样化载体空间,形成产业集聚、产业交互、产业培育的产业生态链。
漕河泾园区35年来积累的服务经验也将整体覆盖北杨项目,届时,企业可以享受到“四保一服”的物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商务供给”的企业服务、“创新创投”的双创服务、“环境优化”的环建服务、“能源供应”的能通服务。同时,着眼放大全球科技协作的创新溢出效应,集智慧之大成,聚智能业大咖,建起一座“以智慧发展智能、以智能演绎智慧”的“智能北杨”。
AI Tower:年底前企业签约入驻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西岸发展汇聚了世界目光、集聚了各方能量。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东西联动,设浦东世博会场、徐汇西岸会场,再次将全球的目光吸引到浦江两岸。2019年峰会期间,西岸集团将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应用体验展示,打造最具活力的AI现场。
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辉在发布会上介绍了AI Tower(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及智慧谷产业集聚情况。
一年来,西岸聚焦AI Tower工程施工再提速,双子塔幕墙结构安装基本完成,“裙摆”形象初步显现;办公区域标准层装修、大堂精装修基本完成,达到交付标准。总体计划2019年10月底完成楼宇竣工验收,年底前企业签约入驻。
AI Tower以“凤栖西岸”的设计概念,通过基于BIM系统的全周期设计及施工管理,打造错落双子塔楼及裙楼的整体布局,建成全球首个大体量楼宇非线性外立面数字化自动设计项目,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楼宇建设和管理运营中,用最优环境服务AI最强大脑,聚力打造集总部办公、国际交流、应用展示、研发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标。
以AI Tower为核心,整合周边在建项目,将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建设,预计2022年整体出功能、出形象。
西岸智慧谷建设未来将致力于三个目标。
第一,打造AI的朋友圈。集中布局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型企业及生态链企业,继续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企业汇聚,不断拓展徐汇滨江 AI“朋友圈”。
第二,建设世界的会客厅。启动并积极推进以峰会永久场馆为核心的会展场馆群落建设、滨江配套商业与酒店服务载体空间建设,提升核心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西岸应用场景与基础设施的先发优势,加快AI与5G融合赋能。
第三,构筑科创的样板间。聚焦西岸“载体空间-科创平台-应用场景”核心资源,整合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科创发展“企业集群-产业生态-核心技术&产品”特色优势,构筑科创“样板间”“实验场”。
发布会透露,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上海)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将入驻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
徐汇: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初具规模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表示,近一年来,徐汇区围绕打造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和核心区目标,瞄准创新策源地、产业磁力场、应用试验田的功能定位,抓住并放大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溢出效应,着力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空间布局,人工智能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新跨越,发展进入“快车道”,徐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徐汇作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初具规模,形成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地图“人型”布局的闪亮交汇点。
未来,徐汇将加快双T载体建设,重点将打造四个最。
最精准高效的AI生态。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制定实施靶向度、精准度更高的专业政策,打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给试验田。
最开放创新的AI平台。围绕增强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依托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ARM人工智能生态联盟等平台作用,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发展,持续输出AI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抢占AI发展“制高点”。
最高端集聚的AI产业。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力争到2022年,再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AI骨干企业和数字驱动型企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产业规模再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
最智慧共享的AI城区。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目标,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2个重点领域分类推动数据开放,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深度应用场景,让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更精准、更高效、更有温度,让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安全、便捷、有品质的智能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