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的中秋一样,佳节并不轻松

中秋三天小长假,本以为可以暂别工作日的繁忙休息调整,结果昨晚,又一次失眠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家里的琐碎,这一次是因为接送孩子去兴趣班的问题。

昨天,小宝的绘画兴趣课2点就要开始,眼看着就1点20了,我还在收拾聚会后的厨房。于是让老公去送,他却要陪亲友打麻将。

无奈之下,来不及任何好好收拾,蓬头垢面的带着6岁的小宝出门,果然是节假日,路上堵得水泄不通,左拐右拐绕了好多条道,还被红绿灯时时截下,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

平时20分钟的车程,因为节假日堵车硬生生花了40分钟才到!

小宝还一路埋怨说,妈妈都怪你,马上要迟到了!火急火燎的送到之后,想到家里还没收拾好,我又急匆匆地往回赶。

到了停车库楼下,突然就不想上楼,安静地待在车里,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真的有点心酸。

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这么累?

深夜里仔细想想,其实说来,也不是埋怨家里人。

婚后婆家人对我也都还好,其实累的根本,在于焦虑,焦虑的核心,在于攀比。

生怕自己过得不如同龄人好,生怕落下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教育,近些年真的让我费尽心思。

我们这代家长比自己的父辈人在教育问题上确实显得更加焦虑。

作为80后,我们吃了太多应试教育的亏!

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后,更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

当时为了买学区房,也是各种托关系、递红包,现在发现只是学校的教育不足够啊,兴趣班特长班补习班,孩子感兴趣的恨不得统统来一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当家长的都懂!我们的压力,自然也在蹭蹭的长。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患上了“80后妈妈的教育焦虑”

近些年,也有很多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在说女性的不容易,但现实中的不容易,比电影更胜之!

这世界对中国女性的要求真是越来越苛刻:

不生孩子,是你自私;生了孩子,孩子出现任何一点闪失,是你当妈的失职;

因为照顾孩子影响了工作,是你作为职场人的失职;

为了孩子放弃职场,连作为同性的女人都会瞧不起你。

偶尔也会和其他家长的妈妈交流,发现大家真的都一样,经常在深夜里安静地崩溃。

到我们这个年纪,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起。

毕竟,培养的好,是理所当然,培养不好,就是妈妈的责任。

我的一位在北京定居的朋友,孩子的教育问题承载着他们整个家庭的希望,成为跨越社会阶级的一道门槛。

为了孩子幼升小能够进入私立名校,使尽浑身解数,又是搬家又是买房的;

尽管再累,再折腾,拼资源、拼人脉,只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焦虑感,貌似就是诸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80后妈妈的教育焦虑” ,每天都在上演

为了培养“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日常焦虑是怎么样的呢?

(1)辗转奔波费时——

盼着孩子能多上几个兴趣班、往返城市之间、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平时敷面膜、化妆、下午茶的精致时光慢慢被挤压磨灭,甚至会挤压工作时间导致职场不顺、压力山大、身心俱疲。

(2)忧心婆媳关系——

不甘做全职太太的我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家庭兼顾,工作日父母能分担接送孩子上课的压力,但父母也有自己的娱乐生活,难免因为鸡毛蒜皮的原因产生摩擦,影响家庭关系。

(3)加大家庭开销——

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艺术课,学费上万......算了算日常的车贷、房贷、生活开销,再加上接送孩子上下兴趣班的油费、打车费,每月多增加几千元,生活压力大得不止一点点。

(4)担忧教育质量——

繁忙的工作占据着我们大部分时间,即使我们有心想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但实在鞭长莫及,并不能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这也是焦虑原因之一。

(5)关心孩子玩伴——

对于孩子来讲,在学校还好,有熟悉的老师同学可以交流学习,一旦回到小区、回到家,基本没太多熟悉的同龄人,只能找家长玩,拖着疲惫身体的我们,一想到还要辅导孩子作业、陪孩子做亲子游戏,只能长叹一口气。

最后,我只想说,作为一名80后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我真的太难难难难难了;

但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又必须让他们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只是,面临这种压力和希望的撕扯,要想找到平衡点,谈何容易?各位80后妈妈,你们能否支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