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初雨污染控制量下降近20%,径流总量控制率有所提升。总体来说,临港地区不仅解决了内涝积水问题,还提升了人居环境,彻底解决了雨、污混流的现象。”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馆长俞香说。
2016年,上海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位于临港,面积79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100余项具体工程,这些工程覆盖了居民小区与道路海绵化、亲水湖泊与河道海绵改造等各类型海绵项目。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临港试点区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今年7月,临港海绵城市已迎接了住建部等三部委专家的现场督导,目前,临港地区正在准备迎接最终验收。
海绵城市改造前,临港地区已建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混接、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等问题。俞香透露,为了解决积水等问题,临港按照不同来源对径流雨水进行区分,选用雨水花园、高位花坛、透水铺装、地下调蓄净化设施等各类海绵技术措施,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
其中,雨水花园是一种下部有特殊结构、上部种植植物的绿色海绵设施,一般设置在广场、建筑物、道路两侧的低洼地,用于减少屋面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在小区内增设雨水花园不仅解决了道路或停车位易积水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雨水管道排放的水量,有效减轻下游排水压力。
俞香表示,目前,临港试点区对26个已建住宅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改造小区总面积达到200公顷。对于新开发房地产项目,临港也要求房地产产商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设计和建设。
不仅如此,临港对区内的公共道路和大学校园也进行了海绵改造。
临港试点区新、改建的海绵型道路共计36公里,其中21公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芦茂路,临港地区采用透水铺装、生态多孔纤维棉、雨水花园、旱溪等设施对其进行海绵化建设,在雨水排放口前还设置了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雨水,以此加速雨水渗入地表,减少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量。
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以及上海电机学院组成的大学城区域,临港结合校园内部分积水问题,实施了海绵化提升工程,从源头对雨水进行削减和净化,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减少了雨水径流入河的污染。
除了改建原有设施,临港试点区还新改建公园绿地500多公顷,新开河道40多公里,新增调蓄湖面51公顷。俞香说,“这些系统工程在发挥水质净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在暴雨时为临港提供超过90万方的调蓄容量,提高临港应对暴雨的能力。”
为了全方位实时监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及运行情况,临港建立了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该平台集硬件监测设备和软件系统为一身,包括集成站、岸边站、管网流量计、雨量计、监测系统、决策系统、设施运维系统等。
俞香表示,如今,临港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建成了包括河湖水系等蓝绿大海绵和道路、小区等中小海绵在内的完整海绵体,实现了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慧调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