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聚焦“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广东建设报讯 记者刘洁报道:10月19日至21日,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主题是“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予了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愿景。

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构筑美好人居环境等交流前沿观点,分享智慧和经验,探讨如何用规划设计让城市生活更宜人。据了解,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

注重提升人居品质

在“人居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学术对话中,对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乡村人居品质提升,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邱衍庆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参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要科学把握区域发展的趋势和差异性,分类指导推进,要特别注意发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岭南文化传承、存量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谋划特色空间和创新空间,从供给侧角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也是打造宜居宜业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必不可少的内容。

同时,他还指出当前乡村规划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如重形式,缺针对性规划;重规划,轻设计和实施;重技术,轻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度配套和创新;重大包大揽,轻村民(社会)共同参与,缺乏可持续的内生动力;重微观村落,轻片区(县域、镇村)统筹;重一刀切,照搬照套,轻因地制宜,标准指引缺分类指导等。他认为,需要通过接地气做行动式村庄规划、缄默方式开展乡村辅助设计等方式进行解决。

打造都市圈竞争力

都市圈是大都市地区发展的高级阶段,且通常是全球化进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均形成一定规模且较为成熟都市圈,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都市圈也正悄然形成。据悉,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统一开放市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及一体化发展机制等七个方面对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出指导意见。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在“湾区韧性发展与区域设计”主题学术对话上作题为《珠三角城市群趋势下的湾区》的发言,他表示,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不一样,粤港澳大湾区是港口+金融+制造+科技创新的多支柱功能,是多核心下的多中心。“大湾区的发展,关键是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优质生活圈”。

据估算,珠三角都市连绵区规模已达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世界银行《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指出,珠三角已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珠三角成长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出现了城市群都市圈化的现象,广深两大都市圈成为了要素流动组织的核心。马向明还指出,未来在物理形态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会往中心聚集,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吸引国际人才。湾区腹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腹地需要通过合作以及强中心去辐射等方式形成。

多角度探讨都市圈发展

10月21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联合主办了“都市圈的问题、趋势和对策”学术对话。邱衍庆指出,都市圈是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学术前沿开展探讨,可为今后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秦虹认为,都市圈公共服务需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建共享,可通过“规划+机构”从机制上引导和落实都市圈公共服务跨城供给,利用“政府+市场”的合作力量推进都市圈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借助“互联网+”帮助实现跨城公共服务的联通对接。关于都市圈中的城镇化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教授认为,中国城镇化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发达国家工业转移,中国成为全球工厂的形势下加快推进的,而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建设实现了城乡人群的信息设施共享,助推了城镇化。对于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委员梅耀林指出:一是数量众多、尺度大,多为行政主导;二是管控弱、无序性,跨界组团贴边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三是行政分隔强,协同不足,跨界地区矛盾突出;四是圈层发展,先发地区紧密圈层存在明显的日常通勤特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浩指出,目前我国都市圈处于较快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一种高度联系合作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在促进区域要素合理配置、重塑城市区域格局等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代化的都市圈应是交通廊道互联互通、设施平台资源整合、生态空间整体保护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