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畔新都孔雀城铺天盖地绿意中,嗅水和太阳的味道,听虫鸟鸣叫的节奏。这里有你能想象到的山水,也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双手随意搭成一个画框,一定格就是一幅画:千米松廊,劲松列队;山核桃树下光影流转,葱茏枝叶伸向八方;降龙湖清澈透亮,湖面波光变幻;蝴蝶谷彩蝶翻飞,蝶儿带着花香亲吻你;湿地草甸尽力地收集着阳光······一步一景,慢慢走来。

一起走在曲弯的小山路,善走直路的人是聪明的,把直路走弯的人也不笨呀,看了几处风景。小路蜿蜒,草儿四处撒野,青草味活泼跳跃,野花恣肆着美猊和自由,浓荫蔽日的树木林林总总,简直是一道道屏障,你稍慢几步就会看不见同伴。

风一丝丝吹过,撩起你的衣角,零乱了发丝。 行走在林间,不管迎风还是顺风,都想张开双臂拥抱它,可风就这样紧紧随着你,抚摸着你的脸,挑逗着你,却让你无法逮住它。

人总是希望在生命中能有几次不期而遇的邂逅,我的邀约算不算有期而遇的邂逅呢?

湖畔新都孔雀城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还原基地之美,源于基地又高于基地的创造是设计的目标。当我们第一次站在“湖畔新都孔雀城”将要座落的基地上时,丰富的植被与周遭静谧的环境,已令我们产生创作的冲动。仿佛是一种莫名的魔力,基地使我们的整个身心得以抚慰。一次次漫步在茂盛的树林间,逐渐地“湖畔新都孔雀城”的雏形在我们心中清晰来。 建筑不仅是一个苍白的空间形态,而是空间应该如何为人存在。作为建筑设计师,每幢建筑间的关系,都有一个深思熟虑和贯穿始终的理念,而每个作品与其所属的地域景观都要相应。充分平衡建筑与环境的图底关系,合理的将每幢建筑安置于自然之中,使之成为景观中和谐的一部分。

不知从何时起,效率、金钱、利益这些关键词取代了传统观念的“慢生活”。而近年来,人们对“慢生活”、“品质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越来越强烈,人们开始反思,成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什么?难道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拼命挣钱,就是把自己忙死?于是回归传统,回归优雅,回归休闲品味,回归诗意生活的声音又屡屡掀起浪花。

几千年来,中国就是一个以“慢文化”著称的国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采菊东篱;名仕风流,低吟浅唱;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一直是先贤们为我们描绘的一种美好而轻松的生活状态。形容慢节奏的词句基本都是褒义:如“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孔子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以及“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更是意指人只有“无为”于“治”,才能够“无不为”地实现“成其治”的目的,表明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鲁迅的“这世上根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