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25条意见建言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学

南方网讯 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全球最美海岸线”……11月21日,深圳市政协召开“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并发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深圳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7大项、25小项意见。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集装箱港

目前,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4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运网络。《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应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功能,通过简化口岸监管流程,提升中转物流效率,让深圳港既成为华南地区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又承担环南海地区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的中转枢纽功能。

由于深圳拥有机器人、无人驾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报告》提出,应加快自动化泊位、无人码头建设,探索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等装卸设备在新建码头的应用。同时,开展港航大数据研究和服务,打造港航大数据服务品牌,成为航运技术研发孵化器。

另一方面,建议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港口智能化改造和发展,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具有全球智慧集装箱资源配置能力的港口,研究制定智慧集装箱运输的“深圳标准”,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在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加快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当前,全球并没有专门的海洋银行,深圳应紧握国家给予深圳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

《报告》建议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可采取公私合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成为新型国际组织,以中国政府出资为主,货币以人民币为主,适量吸纳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承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双重使命。

《报告》还提出“将海洋产业培育成深圳未来的支柱产业”,并提议深圳可考虑重点发展海上资源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建设等重点产业。

将海洋产业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

针对目前深圳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海洋高层次人才密度低、历史积淀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报告》提出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并打造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国际海员中心项目规划建设,鼓励国际航运企业在深圳建立海员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将海洋产业纳入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范围,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报告》提出,推进陆海统筹的“湾长制”,建立陆海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与“河长制”相衔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明确“湾长”职责任务,构建“湾长制”综合协调管理模式。

同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立陆海立体联动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入海排口智能化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报告》建议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大鹏拥有丰富的近海及海洋自然资源,目前有大鹏市级自然保护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未来还将建设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等,是开展海洋环境教育的理想场域。

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

在发展海洋文化方面,《报告》提出,应将深圳近280公里的海岸线建设为“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并根据深圳的地理优势提出以“四湾一河”构筑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滨海空间新格局。

同时,建议深圳与珠海携手将深圳大鹏半岛和周边群岛、珠海万山岛和深圳周边的群岛等岛屿及海域开发成为国家度假区,将大鹏半岛定位为国家海洋度假区的总部基地,创造千亿级海上度假新经济。

此外,《报告》还提出通过举办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建设海洋石油地质等主题博物馆,发展海上运动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国际形象,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 南方网讯 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全球最美海岸线”……11月21日,深圳市政协召开“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并发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深圳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7大项、25小项意见。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集装箱港

目前,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4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运网络。《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应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功能,通过简化口岸监管流程,提升中转物流效率,让深圳港既成为华南地区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又承担环南海地区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的中转枢纽功能。

由于深圳拥有机器人、无人驾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报告》提出,应加快自动化泊位、无人码头建设,探索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等装卸设备在新建码头的应用。同时,开展港航大数据研究和服务,打造港航大数据服务品牌,成为航运技术研发孵化器。

另一方面,建议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港口智能化改造和发展,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具有全球智慧集装箱资源配置能力的港口,研究制定智慧集装箱运输的“深圳标准”,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在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加快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当前,全球并没有专门的海洋银行,深圳应紧握国家给予深圳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

《报告》建议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可采取公私合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成为新型国际组织,以中国政府出资为主,货币以人民币为主,适量吸纳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承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双重使命。

《报告》还提出“将海洋产业培育成深圳未来的支柱产业”,并提议深圳可考虑重点发展海上资源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建设等重点产业。

将海洋产业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

针对目前深圳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海洋高层次人才密度低、历史积淀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报告》提出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并打造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国际海员中心项目规划建设,鼓励国际航运企业在深圳建立海员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将海洋产业纳入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范围,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报告》提出,推进陆海统筹的“湾长制”,建立陆海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与“河长制”相衔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明确“湾长”职责任务,构建“湾长制”综合协调管理模式。

同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立陆海立体联动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入海排口智能化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报告》建议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大鹏拥有丰富的近海及海洋自然资源,目前有大鹏市级自然保护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未来还将建设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等,是开展海洋环境教育的理想场域。

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

在发展海洋文化方面,《报告》提出,应将深圳近280公里的海岸线建设为“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并根据深圳的地理优势提出以“四湾一河”构筑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滨海空间新格局。

同时,建议深圳与珠海携手将深圳大鹏半岛和周边群岛、珠海万山岛和深圳周边的群岛等岛屿及海域开发成为国家度假区,将大鹏半岛定位为国家海洋度假区的总部基地,创造千亿级海上度假新经济。

此外,《报告》还提出通过举办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建设海洋石油地质等主题博物馆,发展海上运动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国际形象,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 南方网讯 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建设“全球最美海岸线”……11月21日,深圳市政协召开“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并发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深圳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7大项、25小项意见。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集装箱港

目前,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4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运网络。《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应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功能,通过简化口岸监管流程,提升中转物流效率,让深圳港既成为华南地区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又承担环南海地区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的中转枢纽功能。

由于深圳拥有机器人、无人驾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报告》提出,应加快自动化泊位、无人码头建设,探索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等装卸设备在新建码头的应用。同时,开展港航大数据研究和服务,打造港航大数据服务品牌,成为航运技术研发孵化器。

另一方面,建议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港口智能化改造和发展,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具有全球智慧集装箱资源配置能力的港口,研究制定智慧集装箱运输的“深圳标准”,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在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加快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当前,全球并没有专门的海洋银行,深圳应紧握国家给予深圳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

《报告》建议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可采取公私合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成为新型国际组织,以中国政府出资为主,货币以人民币为主,适量吸纳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承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双重使命。

《报告》还提出“将海洋产业培育成深圳未来的支柱产业”,并提议深圳可考虑重点发展海上资源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建设等重点产业。

将海洋产业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

针对目前深圳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海洋高层次人才密度低、历史积淀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报告》提出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并打造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国际海员中心项目规划建设,鼓励国际航运企业在深圳建立海员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将海洋产业纳入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范围,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报告》提出,推进陆海统筹的“湾长制”,建立陆海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与“河长制”相衔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明确“湾长”职责任务,构建“湾长制”综合协调管理模式。

同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立陆海立体联动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入海排口智能化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报告》建议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大鹏拥有丰富的近海及海洋自然资源,目前有大鹏市级自然保护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未来还将建设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等,是开展海洋环境教育的理想场域。

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

在发展海洋文化方面,《报告》提出,应将深圳近280公里的海岸线建设为“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并根据深圳的地理优势提出以“四湾一河”构筑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滨海空间新格局。

同时,建议深圳与珠海携手将深圳大鹏半岛和周边群岛、珠海万山岛和深圳周边的群岛等岛屿及海域开发成为国家度假区,将大鹏半岛定位为国家海洋度假区的总部基地,创造千亿级海上度假新经济。

此外,《报告》还提出通过举办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建设海洋石油地质等主题博物馆,发展海上运动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国际形象,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