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824年,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治理杭州两年,即将离任之际,泛舟西湖,触景生情,慨然写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惆怅心声。诗人内心深处对杭州的无限眷恋,都被寄托在这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湖之上。

清《钱塘县志》载,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七月,高宗南渡,幸西溪,初欲建都于此,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西溪之名,由此远播。其实,在良渚文化时期,西溪湿地就渐具雏形,明清时期,近百位文人墨客在此隐居,著书作画,诗词唱和,成为那个时代文人心中“最忆的江南”。
时光再拨回到遥远的隋朝。公元605年,隋炀帝征调100多万人,开通了从东都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山阳的通济渠。京杭运河至此贯通南北白墙黛瓦、青石板巷、古意漕舫……这样一条流淌2500年的大运河在杭州剪下了一段温柔的江南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源于网络

西湖的风、西溪的云、运河的水,是时间的造化,润物无声,也是千年时间留给杭州的城市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一湖一溪一河”是时间留给杭州的城市底色,那么城西就是这份城市底色之中最绚烂的一抹亮色。

杭州,自古以西为贵。西湖、西溪、运河为城西留驻了时间的厚爱,它自身也经过了近千年的繁华变迁。从先秦时期的桨帆摇曳到隋唐明清的人烟俱盛;从城市中心到科创中心,城西在时间的洪流中写下了“最杭州”的地域标签。
历经20年的时光打磨,城西的地理边界不断向西,每一次的变迁都与城市向上的雄心契合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源于网络
如今的城西风头正盛,深处城西繁华深处的申花板块更是成为众星捧月的热土。多条城市主干道贯通南北;地铁二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在建)横亘其中城西银泰城、大悦城繁华簇拥。随着未来运河中央公园(在建)、运河亚运公园(在建)等,那种由无可复制的价值和岁月打磨的精致,将杭州人的“城西情结” 演绎的更加浓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风口的城西,百年人文历史更是熠熠生辉。百年浙大在此矗立,书香氤氲。一条学院路,曾留下太多鸿儒巨匠的身影,影响着时代的进程。

1909年,一代文豪鲁迅留学归来,在杭州担任博物和生理学教员,传道受业解惑;1912年,艺术泰斗李叔同在杭州任音乐教师,后与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时有往来,组织“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1939年,丰子恺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后住在皇亲巷六号,进入创作的高峰期……人杰地灵的城西,承载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杭州千百年来的隽永悠长,与城西近20年的精雕细琢,以及浸润于文教大地上的人文书香交叠共融,所有这些来自过去的时光,激荡出一种面向未来、沉静而笃定的当代东方人居,这种未来性由“新中式生活匠造者”的建发房产和“懂杭筑杭”43年的杭房地产推动,敬献一座“养云静舍”,筑就新的人居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