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站被称为全国最美高铁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广高铁开通初期,乘务员在服务旅客 (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孟立 黄子翔 何俊 周凯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宋枕涛

昨日清晨8时30分,武汉市民程先生来到武汉站,掏出身份证在闸机上轻轻一刷,便步履轻松地直奔候车室。9时整,G77次列车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带着他一路向南飞驰,3小时43分钟后,他到达广州。下午,结束了商务会谈后,当晚就能返回武汉。千里粤汉一日往返,这在1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武广高铁拉开的这个追风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在点滴间改变着大武汉这座城市。

双城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今年34岁的张兴是黄石人,多年前的两次广州之行至今令他记忆犹新。200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前往广州游玩。那时候乘坐的是老武广线上的慢车,舍不得买卧铺票,小张硬是在火车上坐了一夜,历经十多个小时才到达广州。

两年后的2010年,正是武广高铁开通不久,张兴再次前往广州,时速350公里的白色巨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速度。返程的顺畅让他尤其记忆犹新:中午从广州出发,不到3个小时就到达了武汉站。出站后来到附近的杨春湖换乘中心,正好赶上了去黄石的班车,天黑之前就到了家。

武汉站员工们回忆,每年暑假,候车室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下,他们大都由老人带着,前往广州、深圳去投奔父母。家住武汉市江夏区的赵朋朋今年已经上初二,父母在广州工作多年,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从小就对白色的和谐号高铁充满了期待,因为它能带我去见爸爸妈妈。”

这条白色巨龙承载的不仅仅有孩童的期待,更帮助沿线鄂湘粤三地的人们把远隔千里的双城生活变成现实。

武广高铁开通次年的春天,武汉大学的校园里第一次涌入了众多操着广东口音的游客。一时间,乘高铁到武汉看樱花,成为无数广东游客最期待的行程。“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打那时起,武大樱花、三峡大坝……成为广东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湖北名片,湖北接待广东游客的数量也连年攀升。

彼时,由于长沙等地还没有IMAX荧幕,坐着高铁来武汉观影逛街,一度成为那个时期的流行。

逐步改写祖国交通版图

武广高铁开通之初,对于武汉市民乃至铁路员工,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不论是高铁驾驶还是客运服务,武广高铁都给其后的高铁线路起到了摸索和示范的作用。

武汉客运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武广高铁开通之初,为了确立服务标准,他们还主动向航空服务学习借鉴,随后确立了“凤舞楚天”的服务品牌。记者看到,在他们列出的服务项目里,具体到如何服务带孩子的旅客、如何帮助身体微恙的旅客,10多条标准温馨而细致。

随后十年间,“凤舞楚天”从武广高铁走向武汉铁路部门所有高铁线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广高铁开启了铁路旅行的全新标准。

10年前的今天,刘民是武广高铁首发列车的司机,驾驶着G1001次列车从武汉开往广州。他在这条高铁线上一跑就是10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武广高铁的点滴变化。刘民说,与10年前相比,中国高铁司机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尤其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会派人到武汉学习高铁驾驶技术,看到学员们羡慕的眼神,他就想起曾经的自己也是这个神情。

曾经乘客们第一次拿着蓝色的磁介质车票却不会过闸机,挤在人工通道内进站乘车。而现在,人们早已习惯了乘坐舒适便捷而又四通八达的高铁,甚至连车票都不用取,刷着身份证就能畅行九州。

据介绍,武广高铁由最初武汉至广州间的每天56列车次,增加到目前往返广州、深圳和香港的200多列。武汉站日发送旅客由运营之初的几千人,增长到目前的最高逾14万人。如今,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高铁运营里程已超1800公里,从武汉站乘高铁出发,可直达北京、郑州等26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直达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地级市,九省通衢之地逐步改变着中国交通版图。

高铁商务区加速建设

武广高铁开通的同一天,以“武汉”这座城市命名的高铁站同步启用,这座曾被评为“最美高铁”站、形似黄鹤展翅的巨型建筑,见证了武汉杨春湖片区的发展和高铁商务区一步步从图纸变为现实。

目前担任武汉站值班站长的贾青青,已经在武汉站工作了整整十年。2009年的10月,她比武广高铁更早来到这座全新的高铁站。“刚来时,车站内外还在进行收尾工程,我们头戴安全帽、脚踩套鞋来上班。”彼时,偏居在武汉城区东边角落里的杨春湖片区,鲜为人知。

贾青青说,武汉站投用初期只有两条公交线路:540路开往武昌火车站、610路开往汉口火车站。家住汉阳的她,需要倒两趟车才能回家。几年后,武汉站不仅仅配套起线路完善的公交系统,还无缝对接了地铁4号线,5号线也正在加快建设,让旅客换乘更加便捷。

杨春湖作为武汉最早规划建设的城市副中心,被定位为武汉东部城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肩负着改善武汉三镇传统格局的巨大使命。

一座车站是一座城市加速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一座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依托武汉高铁站的杨春湖片区,高铁商务区的规划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这里将围绕高铁经济、智慧经济和民生经济,构建“主导产业+商务拓展+服务配套”的产业格局,将打造成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商务区。目前已吸引了多个开发商入驻,首批项目将在2024年前后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