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疫专班人员为物流保供车进行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青街经服办工作人员搜集企业复工材料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吉晴 陆缘 统筹:胡红兵 通讯员 彭吉松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黄士峰

“保园区安全、保民生供应、保物流运转。”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为辖区多家“停不得”企业成立疫情防控专班,提供贴身服务。

复工复产重启键按下以后, 临空港跟踪服务企业员工返汉,帮助企业联防联控,助力尽快恢复产能。

当下,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缩短时间,临空港86个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和44个前期项目,有望被纳入“批前提速”办理流程。

就业是重要民生保障之一,临空港根据区域产业特色为企业量身组织招聘,并释放一大波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供岗位,稳定就业。

与此同时,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按下经济恢复发展“快进键”。

协助企业滞留在外员工返汉

为“停不得”企业成立防疫专班

亮码、测温、消毒、填表。4月23日,经过严格程序后,记者走进武汉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药药”)园区,了解在疫情期间,这家位于临空港走马岭街的企业,是如何在城市封控的情况下累计向湖北全省供应超3亿只口罩。

疫情暴发初,该企业被湖北省防控指挥部指定为第二批抗击疫情医用物资采购储备企业,以及保障民用口罩市场供应企业,负责对接仙桃生产的口罩统一采购、配送和结算工作。

面对人手不足、订单量暴增等问题,企业负责人雷福全直言那段时间压力巨大。“不过,好在临空港经开区在政策协调及阶段性为我们提出指导性意见,让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说。

作为“停不得企业”,该区为该企业提供了最大力度地支持,企业滞留在外员工需要返汉,相关部门提早介入帮忙,缩短了审批流程。

“保园区安全、保民生供应、保物流运转。”疫情期间,作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的关键一环,该区全力保障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以及春节以来一直没有停工的企业正常运转。

在离小药药9公里外,位于临空港经开区田园大道99号的九州通医药也是一家抗疫“停不得企业”。

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临空港成立了“九州通疫情防控专班”,与企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人员值守、厂区每日全面消杀等工作均由专班工作人员来完成。

以九州通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内,还有两家疫情期承担武汉市民生保障的汉鹏物流和山绿集团,前者为武汉市中百超市输送物资,后者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央厨房生产基地和食品冷链物流集散园区企业。

临空港经开区也分别成立了专班,协助企业进行疫情防控。在汉鹏物流园区,记者看到来自武汉市区的物资运输车进进出出。

园区门口两侧,分别安排了员工和车辆进出登记口,进出车辆司机、轮胎和驾驶室在进入园区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消毒。

高新技术产业疫情期间不停摆

临空港网安撑起武汉防疫云平台

“您好!请扫健康码。”家住武昌某小区居民叶先生每天一大早出门上班时,熟练地拿出手机,扫健康码,这也是当下每一个武汉人进出小区的常规动作。

在临空港大道上,离叶先生家约20公里外,有一群24小时作业的“电脑侠”在密切关注着数据是否异常。

“武汉战疫”“微邻里”“武汉肺炎疫情实时动态追踪平台”,武汉人熟悉的手机线上系统的大脑就在临空港经开区的武汉超算中心。

“我们从过年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了。”该中心网络工程师陈萌介绍道,从疫情爆发之后,中金数据的云平台保障了武汉电子政务云网络平稳运转和网络安全。

在此次疫情期间,该中心为武汉市多个防疫抗疫所急需的应用系统上线投产提供了云应急保障服务,为武汉市科技抗疫、大数据抗疫提供了很好的云支撑。

陈萌告诉记者,由于疫情期间线上系统的访问量激增,其中“微邻里”的访问量翻了8倍多,“我们从大年初二开始对带宽实现了扩容,保证社区数据的正常传输,24小时在线值班。”

复工复产对于“电脑侠”来说是改变了工作环境,但是他们的战斗持续在进行,而在临空港经开区国家网安基地的核心区域,中金武汉数谷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于3月23日拿到复工批复函,工人正陆续进场施工。

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进行接电调试,在未来几个月即可投产,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数据中心。

位于临空港网安大厦的启迪网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也正在开始进行谋划新一轮的网课,“我们现在开设的网课都是免费的,主要是侧重网络安全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网络谣言。”

公司负责人王志坚向记者介绍道,疫情期间免费网课的效果超出了之前的设想,“一场直播的人数比此前多出了10倍。”王志坚看来,网络安全课程的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武汉,“奠定了复工复产后网安先行的理念。”该企业的免费直播课程将持续到今年5月份。

目前国家网安基地已对接在建或拟开工企业的贷款需求,争取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字头银行资金支持,在帮助企业代办审批手续、员工顺利返岗的同时,网安基地还为受疫情影响建设进度的企业提供过渡性人才公寓。

惠企套餐稳定企业信心

为产业项目批前提速办理

疫情期间,辖区企业武汉吉百汇建设有限公司处于异地工作状态。

4月22日,该区行政审批局副调研员钱翠萍与企业总经理胡云取得联系,鼓励其恢复本地工作。

得知在员工招聘、资金需求方面有顾虑,钱翠萍当即搜集人社政策、银企对接资料传给对方。

当天,行政审批局还协助辖区企业武汉市芳华物流有限公司办理不动产抵押手续,协调临空港经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将原本3个工作日的抵押日,压缩为“即办”。

“86个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和44个前期项目,有望纳入‘批前提速’办理流程,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缩短时间。”临空港经开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最大限度为企业节省项目审批时间。

“抓项目、稳投资。”该区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针对存量产业项目,狠抓复工、开工;另一方面积极做增量,以非常之策扶助和吸引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当下,就业是重要民生保障之一。4月21日,武汉市启动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系列现场招聘活动,根据临空港区域产业特色划分成高新企业、食品医药、机电制造、商贸物流等四个类别,组织了52家企业入场,提供就业岗位2415个。

临空港将通过“免、降、缓、返、补”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供岗位,稳定就业。仅2月份,就免缴企业约1.06亿元社会保险费(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为辖区5415家企业,发放2000余万元稳岗补贴。

临空港经开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阳伟告诉记者,临空港还为企业提供延伸服务,把岗位信息、就业服务、扶贫帮扶政策送到贫困群众家中,帮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