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前行,新中国已经走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路口。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
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刚刚发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如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是今年全国两会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将进一步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挂牌督战,其中包括组织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村,确保如期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创新扶贫机制 一家责任民企的扶贫样本
脱贫攻坚战中,民营企业是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5年10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会联合启动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以来,短短几年,就有9.98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11.66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56万个,帮扶的贫困人口有1434.42万人;产业投入819.57亿元,公益投入149.22亿元,安置就业73.66万人,技能培训111.33万人,展现出了民营企业应有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作为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多家民营企业因贡献突出获得通报表扬并授牌,碧桂园就是其中一家。
自1992年以来,碧桂园始终秉承“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扶贫公益事业,明确碧桂园“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这一定位。
从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上升到到集团主业高度,确立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组建了数百人的专职扶贫队伍,扎扎实实到乡村一线开展扶贫工作。
通过多年摸索,碧桂园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结合自身企业优势,在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及相关部署下,积极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构建了“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
截至目前,碧桂园在全国的扶贫帮扶项目共涉及16省57县,其中结对帮扶9省14县33.7万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助力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超31.8万人。
与时俱进 要“输血”更要“造血”
不同于此前民营企业因缺乏直接参与机制,而以捐款捐物为主的“输血式”扶贫,碧桂园的扶贫实践更体现出深度参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特征。
碧桂园将自身扶贫模式总结为“4+X”,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四个方面多向发力,并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扶贫期间,碧桂园积极开展“党建引领”村支书研学班,培养贫困县村干部超1000人次,提高扶贫引领力,间接覆盖贫困人口近11万人次。此外,在9省14县共选聘140名德高望众的“老村长”,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覆盖贫困人口约6.1万人次;成立一线党支部并与当地党支部结对共建,已与77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共建。通过对农村精英人物的发掘和培养,塑造扶贫的关键人才资源,在老村长、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和带动中激发乡村社会自我提升能力。
(碧桂园产业扶贫——甘肃东乡花馃馃和当地返乡创业青年)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以帮扶甘肃省东乡县为例,碧桂园提供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东乡三大特色产业。一是,帮助建立东乡羊标准化生产,打造东乡羊产业链和形象IP,通过消费扶贫,累计售出东乡羊约29000只,链接约600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近5000元;此外,二是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等,帮助东乡刺绣提高产业化水平,建立产业链,开发刺绣工艺品,已带动超500名东乡族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
同时,帮扶东乡土豆高标准种植,引入优质种薯,加强深加工,开发土豆饼干、土豆曲奇、鲜薯条等休闲产品,已助力销售东乡土豆3000多吨,惠及约4000户贫困户。
帮扶两年以来,碧桂园通过重点加大“三大产业”和教育事业的帮扶,实现了扶贫助农增收,改善东乡贫困现象。截至目前,碧桂园已投入约3亿元,在东乡县累计实施25个帮扶项目,覆盖全县215个行政村、9890户贫困户,其中助力脱贫4376户。而这只是碧桂园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碧桂园很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统计,从2012年至今,碧桂园通过因地制宜为贫困户免费开展技能培训与提供就业岗位,已实现就业扶贫共培训了62506人,实现就业28110人,让困难群众在脱贫路上靠自己的双手“动起来、富起来”。
教育扶贫方面,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都采用了“扶贫先扶智”的思路,通过开展入户调研和筛查,精准锁定了14个帮扶县的6万余名贫困学子。通过免费办学、爱心助学、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措施,让贫困学生接受教育,帮扶部分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并为其提供勤工俭学、志愿服务以及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力图通过教育砍断一个个贫困家庭的“穷根”。
(碧桂园教育扶贫——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受助学子签署道德契约)
开年以来,“疫情”突袭,百业受灾。碧桂园也在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务工,促进增加就业;在消费扶贫方面,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及时启动集团消费扶贫月,举办湖北美食节、发动员工“为山货当主播”等多举措力推消费扶贫。
5月19日,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八省共同组织“战役战贫 与你同行”暨520消费扶贫云上行活动,在顺德碧桂园总部举行启动仪式。“淘宝第一主播”薇娅、中国男篮主教练杜锋等参与公益直播带货,其中,涉及50多款扶贫特色农产品,大部分就来自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碧乡公司、国华文旅集团扶贫转化的产品。
从捐资助学,到“4+X”精准扶贫模式,再到与时俱进时下大热的“直播带货”。碧桂园扶贫实践,一直在创新。自成立以来,碧桂园已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67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堪称“扶贫尖子生”。
职教扶贫 阻断返贫风险 助力决战攻坚
国家脱贫攻坚战役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脱贫任务艰巨,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也是一个重大课题。
据统计,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再叠加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任务十分繁重。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出了《关于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对脱贫防返贫作用的提案》
此前,关注并践行扶贫攻坚的杨国强过去几年参政议政时都曾连续提交过相关提案,提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促进脱贫、阻隔穷根。
杨国强认为,“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如果贫困群众以及他们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他们就能利用一技之长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速发展的各行各业都能有足够娴熟的工人,国家经济也将实现持续发展。”
据悉,近年来碧桂园一直在探索职教扶贫,开办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粤菜师傅、月嫂保姆等职业技能培训,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全貌)
具体到提案落实,杨国强提出了三个“加强”。
第一、加强引导全社会特别是贫困群众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出路,技能型人才也是对国家很重要很有贡献的群体。
第二,加强对贫困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资助。让他们能无压力的免费学习,为他们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年轻人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有工作稳定就业,可以帮助全家实现脱贫。
第三,加强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让更多的贫困学子接受职业教育。
在杨国强看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基于这个认知,杨国强已很早就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3所慈善学校。
“我也穷过,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杨国强称。
这或许也是杨国强和碧桂园扶贫路上默默耕耘二十余年、积极投身公益的重要原因——亲身经历、感同身受,以及家国情怀。
杨国强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礼堂墙上,刻着一句铭文: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在杨国强看来,“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碧桂园的今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碧桂园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助力了10个县顺利脱贫“摘帽”。
而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新的阶段,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此,杨国强对碧桂园全体扶贫人员表示,“很开心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伟大的扶贫事业,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
“越是艰险,越向前”杨国强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