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

孔雀城深植香河十余年,择址运河之岸打造大运河孔雀城,为这座历史文化城市添光加彩,让香河的居住与生活更加美好。孔雀城为什么会选择香河巨资投入打造作品,一方面是香河本身作为北三县热点区域价值,另一方面和香河城市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香河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1000多年的建制史,文化积淀深厚。其建制远溯辽宋,辽太宗在此设淑阳郡。淑阳之美,天下闻名。旧有“淑阳八景”之说,“玄武雄镇”“文笔干霄”“古渡春荫”“百湾秋月”“东寺晓钟”“西河霄鼓”“莲沼风香”“薄池雨霁”,至今传为美谈。曾有不少文人墨客、官吏名士到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相传萧太后巡游淑阳,时逢盛夏,运河上荷叶碧绿,荷花艳红,微风拂过,清香阵阵。我们知道,荷花是佛教的象征物,在佛教的教义里,荷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萧太后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又深知漕运的重要性,见后大喜,遂赐地名“香河”。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亦曾造访香河淑阳镇。时值六月,淑阳四面小河环绕,水中芰荷盛开,景色秀丽,香气袭人。燕王脱口赞道:“此处真乃香河也!”并萌生了在香河建都的念头。后来大城小建,形成了香河最早的城墙。

历史上,香河的发展、演变,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反映着运河文化的世世繁荣与代代传承。香河境内的运河属北运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漕运通道、帝都运粮的必经之路,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所以香河在古代也被称为“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如今,那种千帆竞发、剑戟森严的漕运风光虽已无处觅其踪迹,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领略香河在漕运中的战略重要性:“东南民力由今达,西北军储自此供。”“击辑不忘当世务,乘时端愧济川功。”“凭君莫做寻常听,处处相闻似禁城。”特别是在宋辽时期,每逢漕运盛期,香河码头上的商铺连绵十余里,人声鼎沸,贸易繁荣。有诗为证:“浓荫蔽日疑无地,流水浮香别有天。”“日落水烟生,渔艇纷相聚。”“楼台两岸寺,灯火一河船”……今天读起这些诗句,当时这里的繁华可见一斑。

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香河因北运河存留下来的历史遗存还有很多,如大名鼎鼎的金闸门遗址;定光佛遗物和“弹唱坡”遗址均与是萧太后运粮河有关;王指挥庄宝庆寺遗址、曹家水务所遗址等是运河沿线风俗的实物遗存。这些散落的历史遗存,无声地诉说着香河曾经的辉煌。香河花会,是香河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传统。每逢重大节日,中幡会、狮子会、吵子会、竹马会、灯官会、小车会、高跷会、龙灯会等各路花会穿行于街巷中,各显神通,十分壮观。花会已成为香河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中幡会是108道花会的第一道。安头屯中幡在古代极为盛行,曾获得乾隆皇帝和咸丰皇帝御笔亲题的幡面。作为民间艺术的奇葩,安头屯中幡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头屯镇也被命名为“中幡会之乡”,香河则被名为“中国中幡文化之乡”。到京东戏台听曲,也是一种不可错过的享受。自元明定都北京后,香河百戏繁兴。有河北梆子、京剧、京东大鼓、评剧、皮影戏、傀儡戏,西路评剧。涌现出一批著名艺人,建立众多戏曲班社。在津、京一带,形成了戏剧热,引起了广泛反响。在香河的历史上,还有很多能工巧匠,他们巧夺天工的手艺让现代人都惊叹不已。流传到今天的花丝、珐琅、建筑彩画和油漆等工艺,为京都和周边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故宫里仍有香河工匠留下的杰作!

今天的香河更是美丽典雅、人文馥郁,洋溢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家具城、第一城、影视城是香河的新名片,万亩荷塘和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是环首都经济圈中旅游和生态发展的典范。京畿明珠,凤栖香河,是今日香河的真实写照。更有醉美的大运河孔雀城,为开启香河宜居时代添砖加瓦,打造更加美好的香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