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

孔雀城品牌,与京津冀一体化时代同行,布局环京北三县热点版块香河,全力打造大运河智慧中心。孔雀城品牌,尊重每一座城市,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极致匠心不断精耕细作,为每个城市打造匠心作品,更认同和尊重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香河这座城市,更是如此。

不了解香河的人,只是以为香河就是一个家具城,其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很深厚。从通州逶迤南下的京杭大运河,在静静流向河西务的途中,有二十公里纵穿香河,处处有景,处处有典。是真正的京畿明珠,受到帝京文化的浸润,香河县的每一寸土地是都包含着文化历史与文明。

史书记载: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在此设淑阳郡,后属辽国,萧太后巡幸淑阳,在此地孙村往东一里左右遇到一条叫长沟的小河。时逢盛夏,河中叶碧莲红,微风拂过,馨香馥郁。萧太后对汉文化十分崇仰,对佛教尤为笃信,而莲花又是“佛”的象征,佛教则使人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微妙的境界。看到“出污泥而不染”的满目荷花,非常高兴,遂随口赐名“香河(荷)”。其意本一语双关,既指河水之香,又指荷花之香。据传说,青龙湾即萧太后挖掘,古名萧氏运河。她由武县、漷县(今属通县)、三河划出部分置香河县,当时县境较阔,约辖今香河、宝坻、宁河三县地。

另有传说:朱元璋打下天下,封四太子朱棣为燕王,挂帅扫北,并派军师刘伯温随军出征。很快,燕王就平定了元兵。这时,燕王蓄意自立君主,便派刘伯温寻地建都。一日燕王带人来到香河淑阳镇。时值六月,他也看到萧太后看到的景色,他竟然想定都在此。可是,查县志,有商汪甸一村,刘伯温说:“商汪、商汪,于王有伤,定都不利!”燕王乃放弃定都打算,但仍然要建个特殊的县城。刘伯温勘测制图,主持施工,建成一座小城,东西南北四面都是一里,比北京小了十倍。城的四门仍与北京城一样,直出直入,没有回避墙,也没建接官亭。

香河的地理位置优越、风光秀丽物产丰饶,是真正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富庶而华贵雍容的香河是兵火燎绕众霸纷争的膏腴之地,人文历史丰富而凝重。  东汉,此地属幽州渔阳郡。《后汉书张堪传》载:东汉初年,张堪任渔阳太守,征集民工,修渠导狐奴(今顺义县东北)之水入雍奴县境(今香河县东),种稻八千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乱枝,麦穗双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至今张堪在香河地区开垦的农场遗迹尚存,其开凿的大渠,称为白露河,渠南大村镇叫渠口镇,渠北村镇叫北渠口,张堪督耕住过的小村叫渔阳院,渔阳院至今阳光明媚富足安祥。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北运河与青龙湾减河交汇处建造石闸一座,乾隆赐名“金门闸”,亲笔题诗一首《御题金门闸》:“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通策略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清代金门闸现存南、北两处闸台。红庙金门闸的营建是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反映,闸的设计、选址、取材与施工均体现出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咸丰元年(1851年),敕封安头屯中幡为“重兴老会”, 咸丰帝御书幡面“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乾隆十六年,曾诏令敕封安头屯中幡幡面一对,“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香河古有淑阳八景之说:一曰玄武雄镇;二曰文笔干霄;三曰古渡春荫;四曰百湾秋月;五曰东寺晓钟;六曰西河霄鼓,七曰莲沼风香,八曰薄池雨雾。古代曾有不少文人墨客、官吏名土到此一览胜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良景怡情,笔端可见。处于京畿之地的香河,自古受京畿政治经济文化的浸润,文化名人多,而且心灵手巧,为京津提供优质服务靠的是智慧和心灵,香河县出各行精巧匠人:建筑上的瓦工、木工、石雕、砖刻的能工巧匠,家具、花丝、首饰等出彩名人。

而今的香河,现代产业集聚,香河家具城,从荒漠的田地上,用二十年时间的形成一条繁华的十里长街,展厅面积300万平米,33座独立展厅,名牌产品1500多种,参展企业7500家,年营业收入26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五、六万人。更有优美的环境,有安平的“第一城“再现了老北京的当年风采,国华影视基地呈现人间百态,运河生态公园绵延数里风光旑旎,尤其是刘宋镇境内的万亩荷塘已经成为享誉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游览景点,创造着“北国江南”瓣奇迹!现在,香河城四纵四横的棋盘形街道的每个街角,都是街心公园,供来往人驻游休息思索。这样的文化文明的土地,这样迷人诱人的风景。不负它作为京畿地域的辉煌。而大运河智慧中心,能够根植于这片历史文化深厚的沃土之上,何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