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是读懂一座城市的窗口。南明十二景,阅览南明的十二个窗口。我们在这里,欢迎您!

01

翠微园:翠微园是一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它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园内楼阁造型生动,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雄、朴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甲秀楼: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到如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南明河:南明河,长118公里,是贵州省贵阳市人民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清澈见底的南明河一直是贵阳居民的直接饮用水源,两岸风光旖旎,是游玩的好地方。人们在河中游泳垂钓、淘米浣衣的情景,至今还留在贵阳老人们的记忆中。南明河河道风光秀美,两岸诗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黔明寺:黔明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是贵阳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黔明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142座全国重点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咸丰年间,黔明寺曾改作舒家祠堂。民国年间,广妙法师移驻于此,藏经日丰,皈依者众,成为重要丛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小车河:小车河是区境除南明河之外一条水量丰富的河流,从阿哈水库溢洪道出来进入南明区境,流经七里冲、南郊公园、青山坡、太慈桥、在五眼桥附近注入南明河。2012年3月,贵阳市政府启动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重点打造了落英飞雪、碧溪云霞、木兰林语、芰荷深处、茗泉问茶、梓木林香、水磨时光,侗岭春深、杜鹃花谷、廊桥烟溪、花海拾贝,馀春啾鸣、蝶泉亭等13个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观风山:南明区境内东南的南明河湾之处有一名观风山的山(又名观风台,观象台),观象台另说是,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大将马忠曾驻兵山上,以观天象,测风云,故名观象台。登台远眺,极目楚天,南明河两岸风景一览无遗。观风台成为春天游人喜爱登临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三元宫:贵阳三元宫位于今贵阳美术馆旁,大西门金锁桥东侧。前临市西河,过去规模宏大,殿阁重重。三元宫始建于清代,其主楼明文阁是一幢三层结构的楼阁,每层均有8个翘角,古色古香,典雅壮观。三元宫是旧时贵阳道教三大道观之一。其中“三元”是指所祀的天、地、水,道教亦称“三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仙人洞:贵阳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是贵阳著名的道教胜地,现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时,曾应邀来贵阳书院讲学,王到过此洞游览,留有“来仙洞”诗。诗云:“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入久不归。”王阳明的诗使“仙人洞”传遍神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图云关:图云关,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位于现今贵阳森林公园北门入口处。“黔南首关”图云关始建于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是古代贵阳东出湘桂的咽喉,为古代来黔主政的高官显贵上任,卸职或受封举行迎送或行封赐仪式之地。1938年10月,中国红十会救护总队和国际援华医疗队来到图云关,并在此开展了长达数年的医疗服务,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鳌矶石:南明河中一块形如鳌的巨石,其甲秀楼建于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芳杜洲:南明桥与浮玉桥之间的河中,原有泥沙堆积的一沙洲,名芳杜洲,“芳杜”贵阳人称香附。洲上绿草如茵,为人们游憩场所。站在南明桥上可以观赏芳杜洲景色。清末,贵阳流传着一首民谣:“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宝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这里“沙洲”就是芳杜洲。到了民国时期已不复存在,但地名却一直流传着,咏叹芳杜洲的诗词描绘了古代该洲美景,耐人发抒幽古之情。

12

浮玉桥:贵阳城内最长的桥,全长92米,宽7米。因桥像一条玉带浮于水面,故称浮玉桥。甲秀楼就在桥中鳌矶石上。原先的浮玉桥,为9孔石桥,桥长约为100米,后因临河修路,填埋两孔,还剩七孔。康熙《贵州通志》记载:“浮玉桥,在府城南堤,所谓‘鳌矶浮玉’是也。”桥上有亭名涵碧。浮玉桥在建造上有其精湛的工艺和造型美。近四百年来,经历贵阳大小洪水的冲击,特别是1996年的特大洪水,上游河滨公园桥被冲断,下游水口寺桥被冲垮,而它仍屹立江流中,使人们不得不折服造桥者的高超建筑设计和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来源于甲秀南明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