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2019年底电梯交付使用的首日,仇老伯依然激动不已。

“那天,我母亲三年来第一次主动要求下楼,她走出家门,和周围邻居打招呼问好,特别开心。”仇老伯说,加装电梯真正是为民服务的实事工程。

这是老公房加装电梯便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在上海静安区的临汾路街道,辖区内20个居民区,近90%的楼组没有电梯,而居住在三层楼以上、60岁以上老人约有1.3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近2800人。近年来,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密切关注“悬空老人”和居民的下楼需求,把老公房加装电梯作为自己的一号民生工程,推动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量产”。

如今,临汾路街道17个无电梯居民区,有16个实现了加梯零突破,目前启用、在建、在批的加装电梯达到了64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梯建成前 本文图均为临汾路街道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梯建成后

“只要13秒,电梯就能送到”

9月18日下午,家住临汾小区6号楼601室的杨根生走出家门,走入电梯轿厢,不一会儿,轿厢稳稳停在1楼,他走出电梯气定神闲,打算在小区里溜弯。

“不管上楼还是下楼,只要13秒,电梯就能送到。”71岁的杨根生精确计算了自己乘坐自家楼组电梯的时间,脸上写满了骄傲,“自从楼里加装了电梯,我出门的频率也提高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按杨根生的话说,装电梯切实给像他这样的“悬空老人”带来了获得感。电梯使用了大半年,他说自己非常“享受”,回忆起曾经爬楼梯的经历,直呼“变化太大”。

“我们这个楼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较多,大家年轻时爬个六楼,体力还马马虎虎跟得上,现在年纪都大了,膝关节明显感觉吃不消,爬两三层就觉得喘了。”杨根生说,虽然楼里四五楼安装了供歇脚休息的椅子,但是并不管用,“我以前能不下楼,尽量不下楼,就是怕爬楼梯。”

此前在临汾路街道,这样的“悬空老人”案例还有很多。居民仇老伯今年75岁,和94岁的老母亲一起居住在6楼。母亲2017年突发脑梗后,腿脚便不太好使,无法自行下楼。

“每次要出去看病,下楼需要有两个人同时协助,扶着一步一步下台阶,从6楼下到1楼最长要耗费30分钟。”仇老伯说,居委会虽然有提供爬楼机等服务,但是老人坐了一次就心里害怕,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坐第二次了。

仇老伯自己膝盖骨上也生了骨刺,下楼梯就非常疼痛,买菜都靠子女“外卖”,扔垃圾“多次并一次”,生活也非常不便,更加无法协助母亲下楼。

作为典型的纯居住型售后公房社区,临汾路街道下辖20个居民区,80%的住宅楼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1687个楼组中有1507个楼组无电梯,住在三层以上超过60岁的“悬空老人”共有1.3万,老百姓迫切希望加装电梯。

2015年11月,临汾路街道试点在临汾小区1号楼加装第一台电梯,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在此期间,街道干部至今仍忘不了一件憾事:居民曹师傅因病住院,楼道电梯加装志愿者前去探望并征求其意见,曹师傅当即同意并支付了首批款项,但不久后,曹师傅就病逝了。

为突破“三年装一台电梯”的窘境,让临汾1.3万的“悬空老人”早日实现“落地梦”,临汾路街道把加装电梯作为2019年度一号民生实事项目并创新了“123”工作法。

“1”是组建电梯临时党支部,把街道、居委、小区、驻区单位的党员都动员起来,形成合力;“2”是成立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两个支撑机构,同时编制了“小蓝书”、“小红书”两本指导手册,让群众“一看就懂,照着就办”;“3”是用水电煤移位配套工程纳入老小区改造、为加装电梯单元的低楼层居民做美丽楼组改造、成立居民自管小组和电梯自治基金“三项惠民举措”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123”工作法的实施,让临汾路街道创造了新的“加梯奇迹”。如今,临汾路街道17个无电梯居民区,有16个实现了加梯零突破,目前启用、在建、在批的加装电梯达到了64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装电梯后居民自发清洁楼道

如何让一楼住户都同意?

加装电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楼居民不愿加装电梯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到我们这里来参观加装电梯,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是如何让一楼住户都同意的?”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文洁说,百姓百条心,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我们做的就是不断沟通,尽可能地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打消顾虑,赢得他们的同意。”

吕文洁举了一个例子。在临汾路街道的小区内,有一户一楼的居民是盲人,他的生活中用不到电梯,而他也担心自己出行受阻,他的反对一度让楼里装电梯的工程搁置。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这位盲人居民的儿子也住在临汾路街道,就到他儿子家沟通。”吕文洁说,老人住在这里,周围的邻里其实都非常关心他,他儿子非常感恩。“老人对我们的设计方案有顾虑,怕影响出行,我们就请他儿子去装电梯的楼宇实地看一下。”老人儿子实地察看后,发现装电梯并不会阻碍老爸的出行,遂回家对老人做思想工作,终于获得了这位居民的同意。

走进临汾小区的一个加梯楼组,一楼二楼公共走廊与楼梯让人眼前一亮: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地面、新换的公共窗户。不止在一二楼的公共楼道,小区门前也进行整修与绿化的摘种。

“哪个楼组居民同意加梯,街道就对该楼组一二楼公共空间进行美化等一系列支持和保障。”临汾路街道街道自治办主任陈黛静透露。

别小看这样的改造,在加梯后,由于楼上居民主要通过加装在楼组大门外的电梯来上下楼,不再经过一楼,一楼公共空间实际上成为了一楼居民的常用空间。

“我们一楼的居民更换了门窗,装了壁灯,门外的公共区域全部从水泥地换成了地砖,漂亮得不得了。”临汾路375弄2号楼102室居民陈翠萍特别满意这样的改造,她说自己原本也有担忧,怕电梯运行声音响。“改造以后,乘电梯的居民从外面进出,不从我们这里经过了,声音反而变小了,环境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的一楼居民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居民的公共空间得以改造美化

陈黛静称,加装电梯在征询意见时,居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考虑,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安装费、维护保养和一楼居民的配合度上。为此,街道出台3项惠民措施,体现人民至上、共享幸福的价值理念。

针对部分居民经济困难的情况,街道积极争取将与加装电梯配套的水电煤移位工程纳入老旧小区更新项目,为每台电梯节约7万-10万元资金。针对有居民担心电梯安装后无人管理的问题,街道抓住物业党建联建模式在临汾全覆盖的优势,把电梯后续管理纳入物业达标考核。街道还在积极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协商,在全市率先试点以定额商业保险的形式保证电梯保养、维修经费的落实。针对反对声音集中在一楼居民的普遍性问题,街道将加装电梯与美丽楼组建设结合起来,为一楼居民免费更换入户门与过道窗。

陈黛静说道,正是靠着大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常记于心,才能让辖区内每一个加梯项目都获得100%的同意,才会创造出加装电梯的“临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