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昨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8:劲草迎疾风:中国的城市与楼市》(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杭州、成都、宁波、佛山、澳门、长沙、青岛、常州、东莞、郑州。

报告显示,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前十强格局基本稳定,中部只有武汉进入前十强,其余均为东部城市。相对于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而言,深圳、香港和上海综合经济竞争力维持不变,依旧保持为前3名,北京则上升1名,广州则相对降低1名,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则分别上升1名、1名、2名、3名、1名。此外,在前二十强中杭州、宁波、郑州上升幅度最大,其中杭州由2015年的第18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11名,宁波由第19名上升到第13名,郑州由第25名上升到第20名,进入20强以内,综合经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中部的中心城市。

2020年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发现,从总体格局看,大都市圈格局主导全国,经济增量竞争力是导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经济竞争力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升西稳,南升北降”的状态格局;从区域角度来看,“南强北弱,东中一体”更加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主导的多中心经济竞争力格局引领全国,特别是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格局,如北京及周边城市、青岛及周边城市、济南及周边城市、郑州及周边城市、西安及周边城市、武汉及周边城市、长沙及周边城市、成都及周边城市等等成为主导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从层级角度来看,一二线城市内部差异较小、竞争激烈;从省份角度来看,各省基本均呈现一擎驱动、多擎驱动格局;从城市群角度来看,辽中南城市群综合经济竞争力大幅降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稳步提升,中部城市群迅速崛起。

另外,2020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南京、青岛、武汉;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无锡、台中、天津、厦门、东莞、佛山、杭州、高雄、澳门、成都。具体而言,前6强城市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以及广州5年排名变化保持不变。从前20名分布来看,东南地区占据10席,港澳台地区占据5席,环渤海地区占据3席,西南地区占据1席,中部地区1席,总体覆盖澳门、北京、福建、广东、湖北、江苏、上海、香港等13个省份,发达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格局逐步稳定。从全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分布角度来看,可持续竞争力较强的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主要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

2020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研究发现,从总体格局看,“东中一体”迅速崛起,总体呈“东中同升,南升北降”格局,发达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格局逐步稳定;从中国各区域角度来看,中部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迅速崛起,东部仍然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引领者;东北及西部地区除个别城市外,大多处于较低竞争力水平,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较大;从各省份角度来看,省会城市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主要引领者,但少数城市的非省会城市反超省会城市形成双中心城市格局,东部省份可持续竞争力更强,西部省份可持续竞争力亟待提高;从各城市群角度来看,人才增量的优势日益凸显;从各层级角度来看,一二三四线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格局趋于稳定;从可持续竞争力核心指标人才密度来看,南升北降格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