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揭牌两周年。
两年来,临港新片区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指示要求为统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发力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出的任务已完成90%,国家、市、管委会累计出台各类政策190余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60多个,“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增设新片区与打造引领区两项国家战略在临港叠加放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临港新片区承载着更深、更全面的期许,肩负着最新、最特殊的使命——当高水平开放闯入“深水区”,应以灯塔之姿,穿云破雾、引领前行。
再造一个“陆家嘴”
一滴水从天上来,泛起层层涟漪。北岸,四座高楼环抱着一轮金色圆环;西岛上,200米高的双子塔楼撑起临港的天际线。
这是滴水湖几年后的模样。无论是“滴水湖金融湾”,还是“中银金融中心”,目前均已开工建设。
一两年前去过临港的人一定不敢想象,这几片草地、芦苇荡上,竟将拔地而起一座比肩陆家嘴的金融城。但如今若故地重游,便能看见岸边林立的塔吊。此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已签署了楼宇购置协议,超过500家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和金融功能性机构将在未来入驻。
临港新片区此前发布的金融“十四五”规划提出,滴水湖金融湾将与陆家嘴金融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对于临港而言,标志性建筑群的建设只是第一步。实施深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探索,进一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注重顶层设计的《临港新片区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具体配套扶持政策的《全面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接连出台,直指投资自由、资金自由等领域,催生出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去年8月,临港集团通过两家合作银行,成功引入境外融资资金1亿美元。这是临港新片区首单跨境资金池业务。凭借这单业务,配以“套期保值”锁定汇率,临港集团大幅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跨国公司也看到了在新片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的前景。
“企业跨境经营过程中,有不少需要政策突破才能实现的市场需求。而监管部门又缺乏了解企业需求的渠道,拿捏不准探索创新的路径。”6月20日,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联合工作室正式启动,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张晓阳说,“工作室将构建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与合作渠道,从小的切口入手突破,逐渐形成案例示范与规模效应。”
不过,创新突破总会伴随着风险。临港新片区为格科微电子解决员工个人登记购汇出境难题一案中,采用的创新手段让资金路径更为明晰,全部可追溯,既为企业解决问题,又没放松监管,为后续一批情况类似的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蓝本。《若干措施》中更是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开展“监管沙盒”机制,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试验港。
在机遇与风险并存领域闯出新路
事实上,运用金融科技进行风险防范与监管,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突破。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前瞻且包容的思维。这种思维运用到各个领域后,为临港新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敢为天下先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8月10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在临港新片区揭牌,马士基、达飞、地中海和长荣等全球知名航运物流公司纷纷被其吸引而来。全球资源配置的关键“钥匙”——空箱资源,未来将被上海港牢牢握在手中。
船公司看重的,不仅仅是上海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临港新片区、浦东引领区三重叠加的制度优势。今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通知,明确免除特保区内交通运输、装卸搬运和仓储服务业增值税,允许出口货物在经停港装卸适用启运港退税政策。特保区还在探索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的便利化措施等,提升船公司的航线资源的利用效率;调运中心也在积极争取海关关于空箱报关的政策支持。
进出口贸易,同样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领域。临港新片区建立全国独有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接20个业务部门和单位,整合35个业务应用,形成经济运行、制度创新、风险防范、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服务5个方面的框架体系。
与之类似的临港离岸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平台也于6月上线运行。通过平台,上海链接者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首单离岸业务交易。链接者集团从韩国进口了价值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丙烯,未进出我国关境,销往新加坡的一家公司。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平台线上评估,完成了这笔业务的真实性审核与结算,不用链接者集团提交任何单证。
平台涵盖离岸贸易各环节的服务和功能,应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贸易方、服务方、运营方的三方连接,为监管方提供数据支持,降低不确定性,提升审核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互信。以此为基础,银行更愿意探索突破性的金融支持。
引领区带来新契机
“新片区的英文名不是New Area,而是Special Area。这说明新片区不是自贸区空间的简单扩大和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一场研讨会上,管委会负责人对在座的企业家、欧美留学人员说道。
在“Special Area”中的测试,收获一定成效后,都具备推广实施的价值。根据《引领区意见》,临港新片区要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相关成果具备条件后率先在浦东全域推广实施;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具备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定区域适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临港新片区将成为浦东引领区建设的“主战场”;《引领区意见》的出台也为新片区的发展带来制度创新先发契机。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40条具体措施,以解决新片区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管理权限。临港新片区条例也即将制定出台,作为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法规,将已落地的开放型政策制度以法规形式予以固化,给予市场主体更加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各项改革于法有据。
制度创新后,落实也要“精”,要“快”。临港新片区已滚动推出多个政策的“2.0版本”,“三个自主”意见更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更为精准。更“快”,则是要求政策更快落地,更快产出案例、形成示范效应。“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能会挫伤热情。实打实的成功案例,才能让还在观望的人不再犹豫。
两年来,新片区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吸引了全国不少地区的关注,也常被复制推广。竞争态势下,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上海的“王牌”,作为新时代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必须要以高站位、大气魄,用果敢而坚毅的行动,孕育本没有的新机,闯出本没有的新路——这是临港新片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栏目主编:王志彦
作者:胡幸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