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秦皇岛碧桂园汤河福郡项目工地上,引入了由碧桂园旗下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所研发的测量机器人,通过该产品,可有效提升施工过程中,房间实测工作的效率,且数据较人工更为客观、精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筑提升的应用场景。

小身材有着大本事

秦皇岛汤河福郡的施工现场,在一间正在执行测量作业的房间中,我们见到了这位“新工友”。与想象中测量工作的热火朝天不同,在这个房间里,这项工作进行的有些“冷清”,一台小小的测量机器人正在进行着测量工作,屏幕中不断更新着测量数据,旁边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在记录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量机器人正在测量作业中

“在传统的房间实测工作中,往往需要两到三人进行配合测量,速度比较慢,而且因为是人工测量,不准确、不客观也是一个通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汤河福郡项目中引入由博智林机器人研发的测量机器人”碧桂园汤河福郡总包方腾越建筑技术经理贺迎春说到。“这款测量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AI测量算法处理技术,通过模拟人工测量规则,使用虚拟靠尺、角尺等完成实测实量,而且速度是人工测量的2-3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自动化生成报表,让我们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有效提升了施工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在查看测量数据

为建筑生产注入新活力

测量机器人作为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序列中一款针对于施工质量检测的机器人产品,目前已走入碧桂园在全国的多个项目工地。而除了这款测量机器人,它的其它“队友”也都纷纷闪亮登场,施展着各式各样的“神通”。

在佛山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的工地上,各种新奇的建筑机器人在人群中穿梭忙碌着。与其他建筑工地不同的是,在这里,许多危、繁、脏、重的作业都是由机器人来完成的。包括从楼层清洁到数据测量,从地坪研磨到地库抹光,从室内喷绘到外墙喷涂,这些“新工友们”各司其职。

例如外墙喷涂机器人,其模仿了人工作业,在喷涂过程中能够识别出外墙的窗户和阳台。同时,还配置了自动平衡系统,即便高空遇风,也能够自动调整后继续喷涂。通过它来替代人工,不仅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坠落的安全隐患,而且产品施工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最大喷涂效率可达300平方米/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墙喷涂机器人正在作业中

顺德凤桐花园项目是碧桂园旗下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的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顺德凤桐花园项目的2项经验做法入选,包括普及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以及加快研发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两项举措。此举代表着在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上,博智林机器人走出了重要一步。

除此之外,在广东、安徽、湖南、广西等多个地方,碧桂园纷纷为其工地引入建筑机器人,解决了诸多建筑行业长久未改变的问题。例如在安徽阜阳碧桂园印春秋项目,这里引入的地坪研磨机器人除可以将地面打磨的更为光亮,同时,机器人自带的大功率吸尘系统还能控制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扬尘情况。改善了传统工地脏乱差的情况。

而在湖南益阳东城首府项目上,早在今年四月就引入了室内喷涂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实现住宅室内墙面、飘窗和天花板等位置的全自动喷涂。而传统的人工作业,一方面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问题,另一方面,工人超时间作业易引发职业病,而这款机器人登场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人工作业对比机器人作业

对于建筑工地引入建筑机器人取代部分危、繁、脏、重的作业,凤桐花园项目负责人陈卫伦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举除了可以加强管理上的便利,更大的作用来自对工人传统工作环境的改善。目前,各类机器人每天的运行时间可以保持在8小时以上,简单充电休整之后就可连续作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以后这类工地就要逐步将建筑工人淘汰,而是将传统建筑工人从繁重、高危劳动当中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在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过后,将成为工地上新的产业工人。

“我们现在也在培养自己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他们至少会具备能操作一款或多款机器人施工的技能。我们希望助力传统建筑行业和施工模式的转型和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产业技师们成为掌握传统和现代双向建筑技能的人,打造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用智能制造的思维建房子

对于我国建筑业来讲,其创造了诸多世界领先,但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而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博智林机器人所研发的建筑机器人主要聚焦于三个核心要素: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以此来共同推进提升建筑施工综合效益。目前,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目前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截至2021年7月,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近70个项目;累计交付近35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三百万平米,让建筑工地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

事实上,作为智能建造的引领者,实现前述“从0到1”的突破,博智林机器人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自2018年7月份创立以来,博智林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并建立了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覆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全系统解决方案。截止目前,博智林拥有核心研发人才超2000人,平均年龄30.6岁,团队包含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优秀人才。博智林基础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谢军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博智林在智能建造上的创新与突破,不止于机器代人,更本质在于对整个建筑业建造体系的变革。

而随着建筑机器人应用的逐渐成熟,碧桂园集团也提出了新的智能建造体系,即建筑机器人+BIM技术+新型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在智能化、工业化、数字化上的创新变革。未来,通过该套建筑体系,即可对“一栋楼”有序拆分,实现整楼流水线作业,将现场变为工厂。

碧桂园提出要做“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标志着,其将在地产、农业、机器人等领域多元布局。以科技赋能发展,来为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做出有力支撑,从而有效实现全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