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露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庆期间,各地媒体集中报道了两个信息:

一个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楼市成交量连续多个月下滑,就连楼市的传统销售旺季9月,也无法扭转成交量低迷的局面。

特别指出一点,湖州楼市9月的新房成交量创出了全年新低,行情甚至比今年2月春节期间还要低迷。

前面几期内容我提到过,如果政策任由楼市当前的状态继续发酵,而不加以干涉,那么,接下去的第四季度,咱们楼市很可能由现在的“量缩价稳”阶段,进入到“量价齐跌”阶段。

这也是我之前9月初认为“楼市只是入秋,还没有入冬”的主要判断依据之一。

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全国楼市似乎有失速的风险,而政策也似乎已经有了介入的意思。

所以国庆期间不少媒体也集中报道了另一条消息:

9月末,央行在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后,有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开始对房贷利率进行了下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第四季度房贷利率真的会普遍下调吗?还有,下调的幅度会很大吗?

由于目前全国楼市存在失速的潜在风险,出于防止房价快速下跌,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决策层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前瞻性的介入楼市进行维稳,我认为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降低房贷利率、加快房地产贷款投放速度,就是一项很有效的政策托底工具。

因为,历史经验表明,房贷利率的高低,与房价涨幅的大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也就是说,房贷利率越低,房价涨幅就越大;房贷利率越高,房价涨幅就越小,甚至房价会负增长。

既然当前楼市已经进入冰点,这就说明现有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那么政策就不应该继续严厉下去,房贷利率的略微松动,让市场逐渐筑底,就成了政策选项之一。

另一方面,从房价波动的周期性规律分析,不管是房价处于上涨周期,还是下跌周期,如果没有诸如政策等外力的介入,任由房价涨跌,那么,房价一定会不断的自我强化——涨的时候,会涨过头;跌的时候,也一定会跌过头。直到楼市崩盘为止,然后重新开启一段价格周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房价越涨,越有人买;房价越跌,越没人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楼市崩盘不是咱们追求的调控政策目标,楼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目标。

正是因为我们追求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所以自从2005年的“国八条”楼市调控以来,每当房价涨多了,要调控;每当房价跌多了,也要调控。

调控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这种外力的介入,打破房价不断循环强化的正、负反馈效应,把楼市往平稳健康的发展方向去引导,避免任由市场走向极端,出现“大起大落”影响民生福祉的局面。

由此可见,楼市的调控政策不会更加严厉了,目前已经是政策底了,后续市场底会被逐渐夯实,只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磨底。

可以预见,我们当前的房贷利率已经阶段性见顶了,接下去的一段时期里,我认为房贷利率会缓慢、且有限度的下降,但不会出现像2008年和2014年那样大幅度的打折式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本轮楼市调控的核心逻辑是:托而不举,高位缓释。

当楼市过冷的时候,通过一定的政策托住楼市的底部,让它不再下降,但是政策的力道又恰到好处,不足以让房价大幅度反弹。这就是“托而不举”的意思。

这个逻辑映射到房贷利率层面,就是用小幅度的利率下降来维稳楼市,而不是用大幅度的房贷利率打折,来刺激房价报复性反弹。

更何况,除了利率层面,加快各大商业银行积压的房地产贷款发放,支持房企销售回款,化解房企债务风险,才是央行提出的“两维护”的核心要义。

高位缓释,是指不以房价大幅度下跌作为楼市挤泡沫的代价,而是通过各项政策持续若干年的调节,让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幅度跑赢房价涨幅,从而缓慢化解楼市泡沫。

这几年我们会明显发现,子女的教育、养育和生育成本,还有我们的家庭医疗和个税等各项支出,都在逐渐降低。家庭支出成本的减少了,就相当于家庭收入的被动增加。

还有,我们“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当前的中产人群规模实现翻番。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收入水平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楼市调控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理性的对待。不要见风就是雨,楼市一降温,就认为房价要大跌了。

楼市调控的要义,就在“托而不举,高位缓释”这八个字上。

同样,也不要认为房贷利率一降低,房价就要大涨。政策底确实已经到了,但市场底,还没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