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花样年、新力控股等企业后,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1107.HK,以下简称“当代置业”)10月26日公告称,一笔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事实上,为避免发生实质性违约,当代置业曾试图展期及自救,但遗憾的是未能成功。目前,当代置业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评估集团的财务状况及现金状况,并密切监察此事的发展。日前流出的当代置业内部信则透露,“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和战略投资人的引进,实现再生和持续发展”。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当代置业仍处于停牌状态,股价为0.38港元/股。

多次自救未果坐实违约

继花样年、新力控股等企业后,又一家百强房企出现债务违约。

10月26日早间,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一笔2021年10月25日到期的12.85%利率美元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据Wind信息,该笔美元债为当代置业于2019年4月25日发行,期限为18个月,发行规模为3亿美元,由当代置业的若干附属公司担保,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余额为2.5亿美元。

公告解释说,根据规管票据的契约,该等票据的所有未偿还本金及其任何应计但未付利息于2021年10月25日到期。但因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环境以及本集团最近面临的 COVID-19疫情等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预计之外的流动性问题,票据本金及其应计但未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未能于当日达成。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当代置业债务违约的原因是企业流动性压力过大,主要是受企业高负债以及资金端、销售端的双重挤压造成的。

事实上,当代置业深陷流动性困境早有迹象,在2.5亿美元债违约前也曾积极通过多种方式自救。

2021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当代置业暴露出了资产负债率偏高、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截至上半年末,当代置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净负债率93%,现金短债比为1.46,位于“黄档”;同期,该公司流动负债为661.8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93.47亿元。

10月11日,当代置业发布公告表示,10月25日到期的2亿美元债券余额延期3个月兑付,目前正在寻求投资人谅解和同意,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同一日发布的《自愿性公告》则显示,公司董事会主席张雷和总裁张鹏有意提供合共约8亿元人民币股东贷款,预期于未来2-3月内完成,此举被认为是公司积极偿债的信号,能够提振市场信心。

更早一些时间,10月8日,当代置业旗下物业公司第一服务曾在港交所刊发短暂停牌公告,以待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刊发构成本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彼时,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代置业或将出售物业公司股权以换取现金。

种种努力之下,当代置业并未迎来转机,第一服务也一直处于停牌阶段。10月20日,当代置业突然宣布终止有关于2021年到期的12.85厘美元票据的同意征求;10月21日,当代置业选择临时停牌;直至债券到期日的10月25日,当代置业发生了实质性债务违约。

而市场对当代置业的自救也明显缺乏信心:10月12日,评级机构穆迪即将当代置业的家族企业评级从B2下调至Caa2,将其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3下调至Caa3,并将上述评级列入可能进一步下调的观察;10月14日,惠誉报告称,将当代置业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由“B”下调至“C”,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债券评级由“B”下调至“C”,回收率评级由“RR4”下调至“RR6”。

多家房企美元债集中到期

违约坐实后,当代置业流动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到期债务处理计划备受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在“企业预警通”平台上看到,除了这笔2.5亿美元的违约债券,目前当代置业存续有四只美元债,总规模为10.96亿美元,其中一笔规模为2亿美元的债券将于2022年2月26日到期。从存量债务看,当代置业面临的偿债压力并不轻松。

对于2.5亿美元债违约事件,上述公告称,目前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正在评估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及现金状况,并密切监察此事的发展。本公司正与其法律顾问盛德律师事务所合作,并预计近期聘请独立财务顾问,以协助其制定顾及境内外利益相关者之利益的整体规划。

截至发稿,《华夏时报》记者未能与当代置业品牌负责人取得联系。不过,日前流出的当代置业内部信透露,“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和战略投资人的引进,实现再生和持续发展”。尽管未能避免2.5亿美元债违约,但当代置业方面表示,工作还在持续推进,公司资产处置和大股东借款会陆续到位,公司将第一时间保证职员的权益。“公司股东、董事会、领导层、管理层一直和职员站在一起,从来没有退缩或者逃离,一直最大程度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管理层在内部信中称。

目前,金融环境受到严格管控,销售回款成为房企预防现金流危机的主要抓手。截至今年上半年,当代置业的扩储面积为356.4万平方米。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当代置业总土储货值约为899.6亿元。但当下市场处于“寒冬”,当代置业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今年前9月,公司合约销售为335.44亿元,同比增长24.62%;9月单月合约销售额则同比减少21.78%至约35.63亿元,环比亦减少15.4%。

值得关注的是,当代置业并非孤例。据兴业证券统计,包括当代置业在内,今年中资美元债市场上出现违约事件的房企已达9家,全部未偿额280.73亿美元。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指出,2021年以来,房企债务违约事件增加,且逐步蔓延至头部房企。叠加房贷两集中等政策的影响,境外投资者对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担忧有所加剧,这导致了近期房企境外发债市场波动较大,房企境外新债发行受阻。

另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21年前9月,房企境外发债2379亿元,同比下降24%。房企境外发债融资额仅占2021年全年到期金额的75%,72%的房企新发行债券小于2021年到期债券总额。更为严峻的情况是,不少房企也将在明年迎来偿债高峰。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房企美元债到期压力较大。其中今年四季度共有92.95亿美元债到期,2022年有544.16亿美元债到期。此外,随着部分房企流动性压力显现,10月以来已有超过10家房企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

而为预防美元债违约,近期多家房企也采取方式多样的自救措施。

为提振市场信心,房企在境外债券市场掀起一波回购潮。例如,10月22日,中梁控股发布部分回购优先票据的自愿性公告,购回2021年11月票据累计本金额达1200万美元,占2021年11月票据初始发行本金总额的6%;10月15日,中国奥园回购了300万美元的美元债,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已达1500万美元;正荣地产已在公开市场回购3300万美元优先票据,涉及7种美元票据,并表示可能在适当时候再次回购;龙光集团已在公开市场提前购回部分2022年到期年息为5.75%的优先票据,购回总额为1000万美元,未来可能进一步回购其优先票据。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回购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和缓解短期内的到期压力。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房企通过回购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和缓解短期内的到期压力,也在于提振和重塑市场信心,意在维稳。

与此同时,近期央行接连释放积极信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融资调控不会继续收紧。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判断,未来对于房地产的强监管方针不会改变,对于部分房企,能够在融资层面适当放松,才能有利于房企现金流稳定,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