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长假期间,位于静安区中兴路799号的中兴公园人气十足:健身广场上各种健身设施齐备,从早到晚都有老年人在这里锻炼;儿童游戏区中一片欢声笑语,小沙滩、弯曲滑梯、攀爬架等新奇设施周边满是孩子与家长……中兴公园因设施丰富新颖,去年改造后甫一开放就成了“网红公园”,不但是周边居民经常活动的场所,节假日还吸引到不少住在外区的亲子家庭驱车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品质公园是构建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国际卓越城区的静安区,将人民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近年,一方面实施“+公园”,深挖土地资源,增加公园绿地数量,让老百姓出门遇美好;另一方面探索“公园+”,拓展已有公园功能,凸显文化特色,满足市民高标准精神生活的追求。

“+公园”,让老百姓出门遇美好

如今的公园,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更像老百姓家门口的后花园。对寸土寸金的静安区来说,“+公园”不仅意味着增加公园绿地的数量,更要在便捷可达上做文章。这两年,静安区抓住一切城区更新的机会,创造空间、挤出空间,打造了不少让老百姓触手可及的花园、绿地。

光复路、长安路交叉口,依偎着苏州河,一座水岸花园是周边居民推窗可见的风景:花园中繁花似锦,花坛周边流动着潺潺细水,草阶平台上随处可坐……这座花园叫“锦绣花园”,原址是市政道路,去年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后,腾出来的岸线空间打造了这样一座“口袋花园”。借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的契机,静安区因地制宜打造了3座沿河“口袋花园”,各具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门一路和南京西路交叉口,是人们进入南京西路的“入口”,但西南角曾被一处城市基础设施占据,景观不雅致。静安区用花卉与绿植对这里进行了装点,打造了一座“同福花园”:5.5米高的垂直绿植墙营造了城市自然景观空间,也遮住了地块内的地下变电站出入口。绿植墙因季节而变,又与周边道路风貌、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相结合,呈现了淡雅精致的气质。“同福花园”让住在周边老房子里的居民欣喜,不少人居住空间逼仄,站在自家的窗内看到街角这抹绿色,感觉天地宽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静安区通过改建与新建增加了8座精致小巧的“口袋花园”。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说,静安区将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完善“15分钟生活圈”,“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建公园绿地28公顷。

“公园+”,打好“文化牌”

坐在草坪上看一场戏剧,在曲径通幽处寻一处历史古迹……在静安区,老百姓来公园,不仅可看看花花草草,还能享受文化的浸润。紧抓“文化”这个关键词,静安区因地制宜,探索拓展公园的功能,实现“公园+”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闸北公园是市中心少有的具中式古典园林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前两年,静安区对闸北公园进行了整体改造:改建新建亭廊、重塑湖景塘景、丰富植物特色,凸显了古典园林的风貌。改造后的闸北公园受到欢迎,如今日均服务人数过万人次。今年,静安区将进一步拓展闸北公园的功能。闸北公园前身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的墓地,也称宋公园,一些历史遗迹至今还完好地保留在园中。闸北公园背后的历史故事将进一步被“放大”,开放更多可供人参观了解历史的空间,让老百姓在休闲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文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上海静安雕塑展”在上海老百姓心目中小有名气。举办展览时,出自全球艺术家之手的作品,被陈设在静安雕塑公园各处,向老百姓免费开放。如今,在不办展时,静安雕塑公园常年设有艺术展陈区,一些先锋艺术家将这里作为作品与观众见面的首发地。除了“+雕塑文化”之外,静安区正探索将戏剧、爵士乐等文化演出也引入雕塑公园,将雕塑公园打造成为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今年,雕塑公园还将率先实现“拆墙透绿”,融入街区,与老百姓的生活贴得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公园+’,静安区将打好‘文化牌’:静安区公园拥有大宁郁金香花展与静安国际雕塑展两个成熟的文化品牌项目,今后将向其他公园、街区延伸;在公园改造中,我们会保留老建筑、老风貌、古树名木,做好历史文脉的延续;利用现有公园空间资源将拓展‘园艺文化’,通过建设市民园艺中心、举办节日花市等,满足当下老百姓爱花种花的精神需求。”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细化管理,带来持续获得感

公园带给老百姓的体验感好不好,不仅关乎公园的设计与建设,更在于公园的管理。静安区以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公园品质,给老百姓带来持续的获得感。

干净整洁是老百姓对好公园的第一观感。闸北公园管理方首创了公园保洁“18件套”,18件环卫工具各有不同作用,精细又高效。这样的保洁标准已在静安区所有公园、绿地、口袋花园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噪音扰民是很多公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闸北公园却创造了50多支健身队伍在这里健身却不扰民的“奇迹”。借公园改造的机会,管理方巧妙地将园中最大的中心广场“打散”成小广场,分布到园区几个角落中,再通过细致化的管理,安排健身队伍有序前来活动。“健身队伍分时段来,且分散在不同场地,就不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园区管理方在靠近居民区的一条路上还设置了“禁音路”标识,引导游园者降低音量,创造和谐有序的园区环境。

这两年,静安区抓住智能化转型的契机,从安全防护、人流监测、生态数据采集、作业设备自动化等方面入手,打造了智能公园,给老百姓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在中兴公园,一个带着小轮子的巡逻机器人自如地穿行于人群中,“他”头上的摄像头不停地向四方查看。在几百米外的监控室内,机器人看到的景象都传送到这里的屏幕上,后台会自动识别一些现象,如看到路边出现垃圾、有市民游客求助等,后台会通知工作人员去现场进行处理。中兴公园没有围墙、24小时开放,日均客流五六千人次,单靠人力巡查与发现问题会比较困难,不间断工作的巡逻机器人帮上了大忙。如今,静安区的公园都纳入了城市运行管理系统,一些公园还用上了如巡逻机器人、草坪清扫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高了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