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书院

中国人对生活的向往,根植于天地间,抒发在诗词里。它是《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也是陶渊明笔下的“阡陌田园”。中华文化滋养而成的生活理想,越来越得到珍视和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应文化复兴的时代大势,耕读书院于2500年儒学圣地应运而生,回应当代的生活向往,在山水儒风浸润之下,编织桃源式的理想之境,满足你对生活的全部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身处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久久困于钢筋混凝土的包围之下。复得自然、重归诗意生活的美好,是人们内心的渴求,也是耕读书院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感悟,今人亦秉承盛世入山水的期许而来,寄情于山水之乐,襟藏高尚的生活品格与独特品味,于耕读书院觅得一处山水与文化兼修的心安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与45平方公里恢弘版图的尼山圣地自然交融,拥揽万亩国家森林公园生活与山水共生。五峰合抱、五川汇流,纯天然的景观生态,将山间的潺潺流水、鸟兽虫鱼的脉动和花草鲜氧的芬芳,变成生活里的日常。栖居山水自然间,心归诗意生活所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文化融入于居住环境的营造,在山水自然间打造栖居之所,如此这般的人居是中国人赋予生活更高层次的享受。为此,耕读书院汲取尼山这片土地流传千年的国学儒风文化底蕴,为当代人筑就一方远离尘世的桃源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孔子故里的尼山圣地,东方的国学文化曾从这里走出,“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人文生活方式,正与这片土地遥相呼应。此外,耕读书院还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基因,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理想场景带入现实。置身耕读书院,时刻沁润儒风,品阅文化之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45平方公里自然山水大境为依托,融汇国学儒风底色,耕读书院正着力构建一种山水儒风小镇的生活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该项目官方公众平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公益服务信息,本文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图片、字体、视频等)版权归源媒体、平台、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第一时间采取相应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