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济宁日报了解到3月13日,教育部《关于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部级精品课”名单的公示》发布,山东省共有165节课例获2022年“部级精品课”,济宁市获奖26节,获奖数量多于第二名11节,获奖率60.47%,高于全省平均近33个百分点,获奖数量和获奖率均稳居全省第一。在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一场“固本培元,强镇筑基”的新时代教育发展大剧,正演绎得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这部上演着的精彩剧目,叫做“百强乡镇中学”“百强乡镇小学”(简称“双百”)创建工程。启动三年,亮点频闪,硕果累累。全市275所“百强乡镇中小学”培育学校, 各自探索出特色鲜明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省市级名优教师大批涌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达到城镇平均水平,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升高。

精准施策

“双百工程”里凝结着济宁教育人的集体智慧。作为此项工作的“始作俑者”、具体实施者和实际考评者,市教科院组织专班,放眼全国“取经”,立足济宁“使力”,结合全市乡镇中小学基本状况,起草了《济宁市“百强”乡镇中小学评估标准(共1000分)》。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济宁市“百强乡镇中学”“百强乡镇小学”创建工程实施方案》,与基础教育科、发展规划科、组织人事科、体卫艺科和电教馆等部门会商后,以市教育局名义向社会公布。涉及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育质量、办学特色五个一级指标,包含基本条件、教学设施、办学行为、管理制度、师资管理、教学理念、常规管理、教学研究、德育水平、智育水平、美育水平、体育水平、劳动教育、社会满意度和办学特色共15个二级指标,以及70个分项评价要素,为乡镇中小学发展制定了精准、科学、清晰的路径。

打造“好课”

如果说《实施方案》是战略大计,那么“济宁好课”则是战术幽径。

“济宁好课”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监测系统,即《“济宁好课”质量评价指南》。依此“指南”,可以查找到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构建“目标引领-整改问题-改进举措-任务达成”目录清单,健全落实改进机制,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形成市、县、校通力协作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格局。

“济宁好课”有一个枝叶分明的层次递进,即“十百千万”好课架构。“十”,每个学段确立十所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学校,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百”,遴选全市百位名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示范活动;“千”,培育一千个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万”,分类、分学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汇编包含一万份方案的教学资源库。

经过三年不懈地实践探索,“孔孟之乡·济宁好课”品牌特色大显。 形成了一批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基地,积累了一批立体多元的乡村课程资源,锻造了一支业务突出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活力充沛、全面提升的良好课堂教学改革局面。

强化师资

欲强乡村教育,必先强乡村师资。市教科院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大胆创新机制。

建立重点联系学校制度,培育优秀骨干教师。这项制度从2008年开始启动,每批重点联系校各县区至少有一所农村学校,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个周期,已坚持了15年,联系学校324所,其中农村学校146所,占比45.06%。教科院发挥职能作用,对乡村教师全方位跟进指导,通过查验教学常规档案材料、参与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磨课、调查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学评价反馈情况、家长需求与建议等,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集体备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加强教学流程监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专业指导引领作用,提升农村教师的课程育人水平。

优化工作方式,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城乡结合,实行城乡联系校“校际晒课、城乡共进”的模式,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二是点面结合,组织镇域联片教研、县域协同教研,充分发挥视导的辐射作用,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教研资源不足、效果不佳的问题;三是供需结合,通过“订单式教研”“项目驱动”“蹲校教研”等方式,助力农村学校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实效。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活动中展示锻炼队伍。在名优教师评选活动中,乡村教师要占一定名额;名师结对帮扶、名校长联谊活动中,乡村教师和学校都要列入计划;在教学能手、优质课、基本功等业务评选中,将乡村教师参评比例在文件中明确,以此来关照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名优教师的培育,激励乡村教师爱岗乐教、专业成长,促进乡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聚焦“急、难、盼”,开展教研培训活动。一是精准教研。针对乡村教师教研资源短缺、专业成长动力不足和教学困惑解决不及时等问题,组织一月一专题的线上教研,开展以课例示范、经验交流和释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通过分解主题任务,县区“轮流坐庄”,实现教研智慧众筹、教研资源共享、教研平台共建,让农村教师更有教育情怀、安心从教,提升课程育人水平。在全市范围内遴选齐鲁名师、教学能手、省优质课执教者到相对偏远薄弱的农村学校开展送教助研活动。二是主题培训。为更新乡村学校校长办学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交流互鉴,举办全市“双百工程”校长培训活动。邀请了四位知名专家,分别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课程标准解读、校本课程的研发、农村特色学校创建路径做了主题报告;遴选部分首批百强中小学和县市区教研室的典型经验进行了展示交流,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培育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基于“双减”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乡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主题,开展了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促进了乡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项目引领

加强选题指导,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市教科院向全市农村学校征集教育教学问题,组织专家梳理、归纳,编制课题选题指南。在此基础上,向“双百工程”培育学校分配申报数额,要求学校教师基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参照选题指南确定课题,引导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解答困惑解决问题,助推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对课题价值的认识。

加强过程指导,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市教研员对应学段学科担任课题研究顾问,跟踪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视导、成果鉴定全过程,对课题及时把脉问诊,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精准路线,指导教师正确掌握研究方法,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加强成果转化指导,提升教师应用能力。组织成果推介活动,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交流,让一个课题带起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引领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区域,课题研究成果的迷人芬芳,在教学分享与应用之中洋溢。

亮点频闪

让人惊喜的是,“双百工程”累累硕果,早已遍布于孔孟之乡、济宁大地。

2022年5月曲阜市尼山镇春秋中学在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曲阜市姚村镇中学被评为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金乡县香城小学承担的山东省创新素养培育专项课题《情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策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邹城市郭里中学 “三自三型教学模式”、曲阜市小雪街道中学 “1236教学模式”、汶上县义桥镇中学“双环一体和谐大课堂教学模式”、鱼台县罗屯镇中心小学“自主五步”教学模式、太白湖新区石桥第一小学“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等正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济宁市乡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