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承建的济宁至曲阜快速路十三标段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们铆足干劲,正进行主线沥青试验段摊铺施工,为全线17个标段中首次完成沥青摊铺的项目,交付通车指日可待,按下了施工“快进键”。

匠心引领,矢志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济曲快速路工程是济宁都市区“七横八纵”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都市区快速路网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组群大城市,带动沿线高新区、兖州区、曲阜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半小时”都市区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十三标段全部位于曲阜市境内,全线长约5.29公里。主路设计规模为双向6车道。地面辅路设计范围同主线,设计规模为双向4车道,还设有分离立交2处、车行天桥2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都市圈主要包括邹城、兖州和曲阜三座县级市。从当前交通条件来看,济宁到邹城现有孟子大道,到兖州有崇文大道,而作为“孔子故里”的曲阜却还没有快速路,济曲快速路就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联通路。“如果项目完工后,济宁这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形成生活圈将指日可待”项目负责人孙永亮说。

在施工过程中,中建三局充分发挥“走出去,学回来”的心态,对标学习各个工序的控制要点、管理重点,通过应用、反思提升等手段,实现项目管理“零失误”效果。同时,为保证顺利通车,项目科学组织,合理穿插,采取24小时不停工作业,合理调配人员机械,工作面合理有序穿插,确保整个工期顺利推进。今年八月来,项目完成了水稳铺设、桥梁架设、辅路施工,比预计工期提前两个月,以实际行动跑出施工“加速度”。

锻造品质,创新引领“突破关”

为实现流水化作业,提升施工效率。中建三局创新采用装配式桥梁施工技术,主线桥梁大部分结构为预制构件,桥梁就像是由一块块积木搭建而成。该施工方式减少了现场搭设脚手架、人工绑扎、现场浇筑等传统施工方式,大大减轻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在拼装阶段的速度也是传统工艺的7倍。

自开工以来,项目也遇到了不少“拦路虎”。据了解,项目道路施工范围内存在一处自然塌陷形成的深沟溏,路基占用池塘约1.2万平方米,靠近原路基边坡位置存在大量绿化、树木、芦苇等,测量水位深度约8米,池底淤泥最大深度约1.5米......若采用传统的围堰排水换填法,则需投入大量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此外,该方法工期长,还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通过方案比选,中建三局选用较为简便易行的“抛石挤淤法”进行路基处理,即在淤泥位置抛填片石,利用片石下沉至沟塘底部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同时,该项目是在既有国道上进行改扩建、平交口位置建设分离立交、跨线天桥施工,考虑到道路车流量大、车速快、大型车辆偏多且实施过程中不得中断交通,项目通过精细部署,多次施工推演、平面及立面空间转换,编制了《交通组织实施方案》,顺利实现各个工序按计划推进。

精细管控,多措并举“守平安”

开工伊始,中建三局便建立了“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项目安全总监李冲说:“安全生产是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拧紧项目建设‘安全阀’,倡导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性工程安全风险复杂且繁多,涉及预制构件吊装、交通改道等方面,一片预制箱梁重量达135吨,吊装时危险系数极高,项目结合实际,总结出了线性工程八大风险源与十大事故类型管理经验。此外,还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纳入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坚持专业管理与全员安全监督相结合。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劳动保护为重点,消隐患、保安全。同时,为捍卫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项目在施工现场应用雷达测速器监测拍照技术,针对两座人行天桥车辆通行孔采用监控和雷达测速器监测拍照技术,限制社会车辆通行速度,留存影响资料,保证事故发生后可追究。

目前,项目进度进入倒计时,双节期间,中建三局(山东)将抢抓“施工黄金季”,促使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