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湖北钟祥陈刚自2008年开始业余爱好涉及历史和姓氏文化,运用自己所学专业互联网技术推动义门陈文史研究并创办“陈氏研究网”,“义门陈系陈叔明和陈叔慎异流同源”、“陈叔慎→旺”之说主要发起人;陈刚系否定北宋1002年胡旦《义门记》“陈伯宣孙旺”、北宋1060年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陈伯宣子旺”、南宋《江州图经·陈崇传》与《江州志·义门陈氏》“陈伯宣孙旺”、宋元《德安志·义门陈氏》以及否定明代嘉靖年安徽祁门和江西九江德化县陈氏谱“陈伯宣孙旺”的核心骨干;推崇元代1346年脱脱《宋史·陈兢传》“陈伯宣子崇”视为证据以否定宋代文献“陈伯宣孙(子)旺”的发起人,从而制造并导致义门陈氏家谱世系越来越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陈刚亲自撰写《荆门钟祥陈氏思亮公考辨》:“在没有新的更确切的证据出来之前,思亮为宁祖之子、陈炎曾孙是迄今最为可靠的说法,因为从时间(宋末元初)、地点(江州)、人物(宁祖/琳祖/祖琳/祖遴)、事件(元乱)上,都能得到充分印证。”足以证明陈刚其迁荆门始迁祖陈思亮并非属于义门陈氏世系,实际上是今人陈刚经过2011年考证后拼接于德安县义门陈氏宋代陈炎家族世系之中

既然“异流同源”“陈叔慎→旺”发起人陈刚原本并非义门陈氏支系后裔,又有何资格否定1002年胡旦为义门陈氏撰写《义门记》“陈伯宣孙旺”是伪作?!又有何资格发明创造“义门陈是南北朝陈叔明、陈叔慎异流同源”之说?!又有何资格否定明代家谱世系“陈伯宣孙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异流同源”“陈叔慎→旺”发起人湖北钟祥陈刚亲撰《荆门钟祥陈氏思亮公考辨》正文如下:

荆门和钟祥陈氏,始迁祖思亮公,字京扬,娶马夫人生四子:兴海、兴旺、兴福、兴隆,后分四大房支。兴海公分居弥勒寺(今荆门市沈集镇姚坪村) ,兴旺公分居沙岗岭(今荆门市团林镇陈家坪) ,兴福公分居千工挡(今钟祥市石牌镇郑坪村) ,兴隆公分居刘家集(具体居地及后人待考)。四大支派迄今繁衍近30代,约计数千户,几万人丁。现依据各种史料及族谱对我祖思亮公进行全面谨慎地考证,以备后人详查。同时也是告慰兴海公派下思亮祖第十五代孙于朝公等先贤在天之灵,以继承他们为寻祖而未竟的事业。现分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辨。

第一,陈思亮是何时期人?

思亮公长子兴海支派最早的谱修于明末,旋毁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闯王之乱,留下的资料十分珍贵。如思亮公第十三代孙陈颂《征谱引》明确记载:“元乱,我思亮公及祖妣马孺人,由澧州走荆门里宅弥勒寺之左侧。”另在内纪思亮祖行传里面这样写道:“宋末徙荆门。”②兴旺公支派《南漳谱》又是这样说的:“盖吾祖陈兴旺自元时住籍沙岗岭。”③由此可见,陈思亮应该生活于宋末元初。现查明陈思亮长房第六世孙陈球生于明洪武戊寅年( 1398)④;曾孙陈必华(籍京山,官河南府教授,后人待考)中明永乐十五年(1417)丁酉举人”;玄孙陈良(必富之子)中正统三年(1438)贡士面。由以上可知辈分悬殊,可推算陈思亮约出生于公元1270年左右,又可推陈兴旺是陈思亮幼子。

如今江州义门谱载陈思亮为校公之第五子,麻城庄思一公之弟,实属大错。如1989年德安义门谱载“校公之子陈思亮,居安陆州(钟祥古称)庄,旧谱本无,今自尚义谱”,即是说以前是没有这种说法,后出自“尚义谱”。一个生活在宋末元初的人,居然被提前了两百余年!

第二,陈思亮来自何地?

思亮公第十二世孙陈嘉宾在明末《征族谱引》中载:“至若先亮祖所徙出须溯于澧州,澧州所由来须考于江州。其世益远,其事益大,以俟后之贤宗子起而纂承焉,岂予小子所及哉!”在内纪中始祖思亮公行传则又这样写道:“公,澧州人也。”⑧由此可见,陈思亮是从江州迁到澧州,又从澧州迁到荆门的。

另录陈于朝的高祖陈心斋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诗两首如下:

其一

家世义门结薛萝,从今风景更如何。

云山物色应还旧,回首又听薤露歌。

其二

羲皇岁月寄潇湘,三五游歌慢举觞。

白尽头胪归去好,断轮翻笑世人忙。

从以上两首绝句中可以看出,先祖发源于江州义门,只是在湖南作了短暂停留,后移至湖北荆门、钟祥定居。

另有陈于朝挚友石城蒋淳,约乾隆十一年(1746)撰《陈公心斋先生父子合传》:“自其始祖陈思亮由江州徙居长林(荆门古称),世有隐德,传至十一世至心斋先生。”此传明确无误地告诉后人,陈思亮是从江州迁到荆门的,澧州无疑只是中途的寄所。迁徙路线即是:江州→澧州→荆门州、第四安陆州。

而乾隆四十八年(1783)所立的《陈思亮碑》却载:“远祖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移湖南澧州,后徙荆门。”这是在140年以后所撰的追忆碑文,说陈思亮是从吉水迁来的。此为孤说,不足以撼动前面数证。本人于2008年7月、8月两次到吉水作细致考查,也未有任何收获。

考述先祖一一再要求后人前往澧州考查,2010年9月,兴海公派下中泉、天元等族亲前往澧县与《澧州陈氏联谱》(共计130余支)第七次编修组组长481陈克忠等人会面,详查了澧州联谱,并未找到有关思亮公的记载,实为憾事。

第三,陈思亮是何庄之后?

据荆门思亮长子“兴海谱”载:“继珪→守荣→忠厚→用睦→炎→朴→兴祖→梓窿→辙→义叔→王化→桀 →仲华→隆显→邦治→昌彦→德昭→威→日刚→叔祥→开明→公谅→仁孝→远华→正宗→重文→运→曰勋→祖遴(有弟祖远,祖远生思明)→思亮。”

据南京溧水“兴旺谱”载:“继珪→守荣→忠厚→用睦→炎→朴→兴祖→梓窿→辙→义叔→王化→桀→仲华。”此为断头残缺谱,无思亮

据德安《双陂庄谱》载:“汝仁→继珪→守荣→忠厚→俊卿→陈炎→陈隆→陈杞→陈泰→茂盛→天祥→谷正→万常→显忠→景和(有兄景贤,景贤生思明)→思亮。”依据上述三则资料,框定陈思亮为火巷庄之后,无太大问题。

第四,思亮公因何而来?

在兴海谱中,陈颂《征谱引》说其因“元乱”而迁徙,非常有道理。陈思亮生于宋末,《义门陈文史考》收录陈梓窿《避兵记》也是如是记载:“奈元兵突起,咸淳六年( 1270) ,襄阳围,八年襄阳破,迨德佑元年(1275),兵势愈炽,深人余境。且予家敷浅原,当来兵之路,又界连瑞昌、武宁、建昌之地,其地草寇乘势窃发,焚掠无禁,余永避之。”故而义门人四处逃散,思亮公(或其父)即离故土,曾寄居湖南,旋即徙湖北荆门至钟祥,卒后葬于陈家塝(今钟祥市石牌镇熊洲村二组)。《思亮公碑文》载:“移湖南澧州后徙义荆门,迨祖公讳思亮,后迁湖北安陆府钟祥县,情钟于斯,爰立家室。”即比较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就定居了。两者在时间上是比较一致的。

在“兴旺谱”、“南漳谱”序文及《思亮公碑文》里面,通篇未曾说陈思陈亮曾经做过官,而在《兴海谱》外纪思亮公行传以及“思亮公神主碑”[此碑文上刻有字辈,立碑时间应晚于乾隆十一年(1746) ]中却说“官授吏部”,经查阅《直隶澧州志》及澧县档案馆资料,均无陈思亮之载,“官授吏部”无法续被证实。

第五,陈思亮世系辨析。

思亮公的出生时间约为公元1270年,依据嘉定七年(1214)《义门陈文史考·敕赐陈氏旌表门闾》(原件现存于九江修水溪口镇嘴头村陈氏宗祠)推定陈炎在嘉定七年时为60岁,炎公为继理公玄孙,代均取30年逆推继理公出生于1034年,顺推到陈思亮,则:(1270-1154) ÷30 =3.87,测算结果表明,按正常代均,大约是四到五代。

然而,《兴海谱·陈氏历代总系》所记载的从炎公到思亮公传代多达二十六代,不妨也来匡算一下代均:(1270 -1154) ÷25=4.64(岁),也就是说四岁多一点的小孩就能繁衍后代,绝对是天方夜谭。

在考辨过程中,本着多数原则,对于孤证的记载不能采信。

在以上三谱之中,经查问九江禄原坂继玮公谱,发现南京溧水兴旺谱及兴海谱至“仲华”这段世系与其完全吻合,依据《敕赐陈氏旌表门闾》,可知以上两谱(兴海谱、兴旺谱)至“仲华”这段世系基本无问题,另可断定双陂庄是抄袭火巷庄,故而不予考虑。同样兴海谱也存在抄袭情况,如谱中“隆显”至“叔祥”即抄至湖北阳新果石庄谱,故此段可以直接拿掉。而对于“开明”至“日勋”这段世系,只是孤证,并且错误太多。如在其世系中有这样的记载:“远华公胞兄弟远详、远训、远诰行传如下:远详字明易,号简庵,由火巷迁居南昌府武宁县东乡之太堂祠,为太堂庄之始迁祖,娶孙氏生四子:正富、正字、正宙、正宜,公妣合葬邹园燕子伏梁,乾巽;有碑。远训、远诰二公后仍居火巷。”在查阅《武宁县志》之后,发现自唐以来,武宁二十个乡分别为:安乐、升仁、北乡、年丰、顺义、上南、下南、江阴、长乐、升义、太清、甘罗、高乡、崇乡、奉乡、武乡、仁乡、西乡、安乡、太乡,惟独没有东乡!访问当前正在撰修涵盖义门大分庄时在武宁县七个庄的义门陈武宁族谱编修组成员,一致表示查无远详公其人,此段世系唯“火巷”二字与他谱相符,其余人名不可偏信,可以拿掉。而为何不把祖遴也给拿掉呢?因为在兴海公族谱“内纪思亮祖行传”里面写道:“思亮公,祖遴公之子也。”因这位祖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故不能拿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5月6日是非常难忘的一天,当日在查阅了大量谱碟资料之后,终于在江西永新县禾川镇东里区长塘村陈军1994年编《义门陈氏环溪支系宗谱》(下称“环溪谱”)中找到了思亮公父亲祖琳(祖遴公)的重大线索。为便于比较,现将“环溪谱”、九江“禄原坂谱”和“兴海谱”三谱世次列表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阅环溪谱,得知其世系完全转录自九江谱。从以上三谱不难看出,有的谱叫祖琳、祖遴,有的谱叫琳祖、宁祖,实为同一人。经考辨后的世系为:继理→守荣→忠厚→用睦→炎→朴→宁祖(一作祖遴,一作琳祖)→思亮。嘉定七年(1214)获旌表时陈炎孙辈刚出生不久,则推思亮为陈炎曾孙是完全符合这一时间的,其辈分应该为“梓”字辈,于朝公在《考世辨惑序》中载荆门陈思亮第十五世孙与江
州楚城乡“士”字派为等同,现查楚城火巷庄得知“士”字辈为陈杰十一世孙,为陈梓窿十五世孙,按此陈思亮与陈梓窿正好为同辈。而“思"盖为谐音“梓”所误。此推说不无道理,从陈思亮第六代孙又为“思”字辈看,哪有仅隔六代人又用同样的字来做班辈,岂不有侮祖之嫌?

另有“兴海谱”、溧水“兴旺谱”、九江“禄原坂谱”在宁祖的行传里有这样记载:“朴公三子宁祖公,字尚德,于宋淳佑元年( 1241 )迁至吉安府永丰县瑶上花园古琊岭,回禄原省兄葬兄兴祖之左,娶符氏生子梓重梓美。梓美公生子辅公字以崇。”以此推算,淳佑元年宁祖公20岁左右,50岁左右生思亮。

本人在永丰县大园村(前文宁祖公的迁人地吉安府永丰县瑶上花园古琊岭,也就是现今的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瑶上村竹山内,与大园村同始祖,为邻近两村落)考查时,访问了陈氏族人并查阅了他们的族谱,发现其世系与九江分水岭的世系非常接近,现将两谱对照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除去近音字或近形字的干扰,从第十世开始,两谱所载世系基本相同。《永丰县大园村陈氏族谱》载子美为大朗公之子,而九江谱载梓美为琳祖公之子。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梓美或子美应该就是同一个人,证据如下:《永丰县大园村陈氏族谱》载,“始祖大朗,讳渝字光达,世居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县)银坑,宋皇祐二年庚寅( 1050)应徽辟来卒庐陵……”传至第九世庭翁公,“由药师院后迁东隅忠义坊窑背,为窑背房始祖”。还有更重要的证据如下,在《大园村陈氏族谱》卷四《谱核》中陈太常这样写道:“又稽诸御公登科录及文集有金氏从姑墓铭,有送从侄如兰祭祖还九江序,皆可参考。”这里的如兰公不正是上表所载第十四世原兴之子吗?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如兰祖籍在永丰,不然何以在此祭祖?何以为诸御公从侄?以大朗为始祖的这一支陈姓自宋皇祐二年( 1050)从瑞州(今高安市)银坑搬到永丰县大园村以来,至今在这里已经繁衍了四十多代,与火巷庄毫无关联。经实地询访陈姓族人和查考谱牒资料,根本找不到宁祖的任何踪迹。窑背是以大朗公为始祖陈姓后裔的祖居地,又何来宁祖迁此之说呢?子美(梓美)是大朗公之子。但在义门谱中,子美(梓美)却成为宁祖公的次子。出现如此错误,追其原因,当时九江分水岭修谱之时,廷桂公以上的世系缺乏考证,而为了统谱的需要,将子美改名为梓美并嫁接于宁祖公名下,将崇本改名为以崇,实属无奈之举。宁祖公的活动时间大致是准确的,而迁徙永丰为伪,生子梓美为假,可直接拿掉,宁祖公墓葬和长子梓重不可考。

按《敕赐陈氏旌表门闾》所载“陈炎系胡旦所撰义门碑内陈琛七代义孙”,其世系为:仲→式→盛→琛→旦→继珪→守荣→忠厚→用睦→炎。

但仲公是三房,不是大房,此不符合“本宗嫡嗣继理等世守祠墓,继珪后居故土仍七世同居”⑩,必为大房伉公这一支系,方符合宗法准则,今误接三房仲公名下,纯属后人所为。

在没有新的更确切的证据出来之前,陈思亮为宁祖之子、陈炎曾孙是迄今最为可靠的说法,因为从时间(宋末元初)、地点(江州)、人物(宁祖/琳祖/祖琳/祖遴)、事件(元乱)上,都能得到充分印证。希望来者有识之考士不畏困难,在我之基础上再作进一步推考,以谢历代修谱之先贤。

陈家坪陈氏支派众多,其主要居住荆门团林陈集村、白鹤村一带,以此为中心,散布荆门、钟祥、沙洋、当阳、南漳等地。笔者祖上不知何时由荆门团林移居钟祥石牌镇三喜村六组、七组。另有南漳支派为幺房第十二代孙大立公之后。清同治三年( 1864年) ,清军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国灭亡。经过反复攻陷的江南宁国及宣城、高淳、溧水等县已是瓦砾遍地、人烟稀少。有一部分族亲响应当时政府移民政策,由陈家坪移居安徽宁国、南京溧水等地。今南京南汽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木森即为溧水支后裔,与笔者同宗同源,在本人考证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帮助,不敢忘怀,载此一笔,以表谢意!

陈思亮第二十三代孙(兴旺公支派)陈刚2011年1月18日敬撰于南京

注释

①②④⑦⑧见民国九年荆门义门陈氏宗谱兴海公派下支谱。

③民国九年荆门义门陈氏族谱兴旺公派下南漳支谱。

⑤见万历《承天府志》卷十,康熙八年《安陆府志》卷十三,乾隆六十年《钟祥县志》卷之九,光绪八年《京山县志》卷之十。

⑥见万历《承天府志》卷十,康熙八年《安陆府志》卷十三。

⑨见民国二十四年荆门义门陈氏族谱兴旺公派下溧水支谱。

⑩四见民国九年荆门义门陈氏宗谱兴海公派下支谱于朝公《重修族谱序》。

此文收录于2011年《义门陈文史续考》、2015年《颍川陈氏文史考略》

湖北荆门火巷庄陈氏思亮公支系2014年《陈氏大成谱》(陈叔明→陈伯宣→陈旺→陈仲→陈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