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地标定格,把动人故事留下。上海体育联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发现上海·体育地标”栏目,用影像展现上海体育文化地标背后的多元故事。这一趟体育地标探访之旅,小体将陆续带大家走进上海市五个体育场馆,随镜头穿越古今,感受体育人文,追溯历史记忆,在与上海体育文化地标的相遇中,走近上海、发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期,小体带大家体验了上赛场的速度与激情。体育地标探访之旅第二期,小体将带大家走进经历了悠长岁月变迁的古老建筑——江湾体育场。

上海体育

,赞1

五角场旁,岁月悠长

1935年,一座集宏伟、典雅于一身的建筑——江湾体育场在上海北部拔地而起。它坐落于杨浦区五角场的繁华商圈旁,因所成建筑全部参照当时欧美最先进的标准,功能性也十分强大,故被称为“远东第一体育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江湾体育场航拍图

江湾体育场是当时民国政府推出的“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该计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建设近代上海的城市规划,选定以江湾南部今五角场地区为中心,由政治区、交通设施、外围工业住宅区和道路系统四大建设项目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上海市政府大厦(今为上海体育大学办公楼)

核心区域的路名分别被命名为以“国”“民”“政”“府”四个字开头,沿用至今的有“国和路”“国京路”“民庆路”“政通路”等。遗留在杨浦区的旧上海市政府大厦、旧上海市体育场(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图书馆、旧上海市博物馆、旧上海市市立医院五处建筑都是“大上海计划”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大上海计划”规划图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上海计划”被迫停止。1937年到1945年日军占领期间,体育场作为日军军火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筑物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此后,江湾体育场共经历三次修缮,分别是1954年、2006年与2016年。

1954年,国家体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耗资193万元,对体育场进行全面修葺,并将“上海市体育场”更名为江湾体育场,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还亲笔题写了“上海市江湾体育场”8个大字,镌刻在西主席台正门的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同志题名:上海市江湾体育场

2006年,改建完工的江湾体育场在2007年5月承办了亚洲极限运动锦标赛;2016年,经过再次改造,运动场的场地被划分为4片国际标准11人真草足球场、2片7人真草足球场。如今的江湾体育场,就是2016年改建的成果。

自建成迄今,江湾体育场已走过近九十年风雨,它屹立在城市的东北角,见证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气象万千。1936年的《上海市年鉴》是这样描述江湾体育场的:建筑之伟大、范围之广袤,其于体育场之地位,目下远东殆无与匹。

赛事云集,精彩纷呈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各类国际、国内赛事在江湾体育场举办,最多时每年累计赛次一百多场。1937年球王贝利带队访沪来到江湾体育场;1983年作为第五届全运会主会场,江湾体育场与时代一起重新振奋;1986年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赛在此举办……江湾体育场既是精彩赛事的亲历者,也是体育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西结合,兼收并蓄

功能齐全:江湾体育场由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三大建筑组成。体育场的设计由简洁的几何体组成,利落大方。体育场田径场参照欧美早期场地长度,周长500米,8条跑道,东西两边各有一跑道,约长200米。观众容量为4万座位及2万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格显著:江湾体育场由留美归国设计师董大酉主持设计,其建筑风格延续了当时“新民族形式”特点(典型代表还有南京中央体育场即今南京体育学院)——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建筑的局部构件和装饰花纹,兼顾建筑的现代功能和传统的民族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梦逐梦,以体强国

随着上海市各区大小体育场馆一一兴建,江湾体育场渐渐从承办赛事退而成为专业运动队和青少年运动队伍的训练基地。如今,古朴的江湾体育场仍在孕育着城市的运动文化,不变的是,它那激情与活力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这里古典又澎湃,local又fashion,欢迎随小体来到体育强国梦照耀下全新启程的江湾体育场。

下一期,让我们在黄浦江畔

与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邂逅

一起听听这座

为水而生、为民而兴的大型运动综合体

又会为我们诉说怎样的故事

部分图:视觉中国、杨浦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