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炊烟是童年和少年时烙印在我生命中的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回故乡,望见那萦绕村子上空的炊烟,乡思就会自心底升腾。一缕缕炊烟,氤氲在村子里,是童年和少年时烙印在我生命中的画。如今,乡间的炊烟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少了土灶烟火气息,就少了很多乡间生活的气息。

炊烟里有人气。民以食为天,古人走向文明之路的例证,便是蜗居垒灶。有灶才有食,有灶才有人气,灶在老百姓的眼里是神圣的。民间多数地方都有“祭灶”的风俗。过去在传统的农家观念中,灶头是家中最重要的部分,“灶好看,柴火旺,住着才称心”。那时,人们盖好房子后都要在厨房砌灶头。新灶落成后,还要在灶头前画上各种祈福图案,称为“灶花”。灶有“靠壁灶”“盯山灶”之别,眼数依家庭人口多少而定,两锅之间置一只鼓形铁罐,叫汤罐,利用余热烧水。炊烟里也有生机。过去在乡间,子女结婚后,第一件事就是新建一个厨房,砌一个新灶,伸出一个烟囱,意味着新婚夫妻要承担起门户的责任了。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村庄、有人家,就有生机,也有生命和希望。

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家的呼唤,也是乡愁的味道,是生活的气息,也是家的气息。蓦然间,我想起一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郭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