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急功近利的人,才追求风格。

越是想挣快钱,就越会追求风格。

我想起了我自己,同时想起了姜文的访谈。

一位孟姓女子,总结姜文的电影剧情,说他的电影里,总有一个好女人,和一个坏女人,而且其中的一个女人一定会死。

姜文挠挠头,很诧异,说他自己都没想过这个事。

马未都补充道,一个人总结自己的风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姜文说,这就像你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扽起来。

姜文拍电影的频率很低,但是可以说是部部精品,都值得品味和琢磨,也许这能证明,意图塑造自己的风格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

我想起自己的第一篇被很多人看见的文章,因为那一篇文章,我收到了不少人的赞誉,其中不乏我在现实中即便站上梯子,搭上凳子,踩人肩膀上,再踮起脚也够不到的人。

不乏有人说我的文章很独特。

后来,为了复制这种成功,我也不由得开始琢磨,哎,到底是文章中的哪些元素或编排造就了那样一篇「经典」文章呢?

我听人说,流水线的效率最快,不过啊,我还是对自己是不是在搞某种艺术创作这件事,抱有一点积极的看法,所以,对自己的独特性还是持保护态度。

所以,我到现在,也没有归纳出自己的文章特色。

然而,我现在的文章越是阅读量低,我就越是想重现辉煌,就是为了挣钱。

可是啊,我的直觉在说:千万不要这么做。

但其实,要想让自己对摄影的了解更加精进,根本不在于我必须去模仿什么,更不需要模仿自己之前的文章。

根本在于什么,听我往下说。

我在读爱伦坡的小说时,意识到这么一点:语言风格就是逻辑。

你看多了某种语言风格,你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按照那种风格去思考,也许,我的文章就是这样让读者感觉轻松的吧。

于是,我试着按照自己之前的语言风格去思考——就是回头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但是,我现在看以前的文章,也看不出什么好,甚至觉得有不少粗糙的痕迹。

我写的文章,写完就忘记,甚至可以说,就是在写完之后就忘记,然后继续写的这一过程中,我才加深了自己对摄影的理解。

所以,我写完,也就不知道自己曾经写过什么东西了,这时候,想去模仿自己以前的文章,也就几乎等于是要模仿别人的文章,而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所以自然无法归纳。

因此,我只能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不能再去追求什么风格,只能说是,我这个人是什么样,平常怎么思考,我就怎么写。

但是,我还是想精进自己,事实证明,我之前的文章中的语言风格所象征的我的逻辑,正是引领我走向摄影圣域的工具。

我所要做的,就是要自己保持写出那样文章时的心理状态,维持那种思维逻辑,而不是追求写出那样的文章,根本问题在于思维逻辑的内化。

也就是保持我自己独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所谓风格的实质。

而风格是由其他人的眼睛看出来的,而我自己绝不能有个人风格的看法。

就好像自己拍照片一样。

其实一张照片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解读,你完全可以把任何一张照片当成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抱着完全不被人所知的目的拍下的,不管他是不是大师。

举个例子,我给自己的女友拍照片,在酒店白色的床单上,我让她叉开双腿,用手捂着自己的阴部,我边指导边挪动自己的身体,拍下了一张照片。

可是,我的女友一看,怒斥我把她拍得像尸体,我看了看,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像,但是说实话,就是因为不知为何,到了那个「点」上,我仿佛突然感到了愉悦,于是就摁下了快门。

我并没打算把她拍得像尸体,也没打算把她拍得多么美丽。

事后我想,照片压根不该有美不美的说法。

其实,无所谓我是不是把她拍成了尸体,因为照片本身是不具备目的性的,如果不是女友本意要拍美照,那么,这样一张照片完全没有丝毫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张佳作。

因为它使我的她觉得恐惧。

照片最大的恶只是无聊,促成无聊的,就是人必须要做出她个人的解读的这一心理。

照片,可是最冷酷无情的东西,它从人的手里诞生,可是一出生,就自己剪断了脐带,甚至改变了血型。

就像,文章写下来之后紧跟着就会忘记,文章不是属于我的东西。

所以,也不要追求照片的个人风格,你这张照片被人夸,甚至这一组被人夸,你想挣钱,就模仿这组照片,但是,你眼里的兴趣点可不一定和别人眼里的兴趣点一样。

很可能,你模仿了一年半载,到头来,没人看了,还把你大骂一顿,于是你穷困潦倒了,还说是观众难伺候。

其实不怪别人,因为你从本来就错了嘛。

所以,我啊,就向摄影学习,向李小龙学习,不要做这种负功了。

摄影啊,其实就是另一种语言风格,摄影这一形式,就是一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