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新华日报记者 / 冯金涛原创 授权首发
说起无锡阳山,印象中那里桃花美,蜜桃甜。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那里历代哺育出一批又一批英才,可与桃花媲美。满眼成片的桃花虽然壮观,但毕竟范围有限,花期很短。然而,阳山人用江南优秀文化哺育出来的万千英才,如今犹如桃李遍天下,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必将彪炳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有根,水有源。阳山地区英才辈出的源头,是那里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安阳古书院。公元1864年,乡贤钱勖、钱最兄弟俩察觉社会世风日下,人欲横流,祸害暴烈,深知要治理社会必须重视修身教育,从培养人格做起。便决定通过募捐建起一座学堂,取名安阳书院。书院门楼刻”棫朴乍人”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题词注重寓意或暗示。棫,白桵;朴,枹木。皆为江南地区常见的树木。书院创办人怎么会想出要学生像棫树和朴树那样做人呢?查阅那个朝代相关资料后发现,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钱勖为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先生高祖,清朝举人,曾在朝廷为官,知道浮梁知县在官府内挖掉花草,种植枣树之事,也听到那位知县说“花草虽美,仅有观赏,枣花虽小,但能结果”的话。以枣树为榜样的浮梁知县讨厌欺上瞒下说漂亮话,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受到朝廷嘉奖并破天荒加封知县为五品宫。也许钱勖受此启发,熟知棫朴具有扎根大地,根深叶茂,奋发有为等品格,号召学生以棫朴作人,道理浅显,含义深刻。学生学起来很亲切,理解也自然,而且容易记住,时间久了,棫朴品格就融入到言行中,散发出亮眼的人性光辉,自然也点亮了学子们出彩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40多年过去了,安阳书院的名称随着时代的演变,名称更换过10次,但“棫朴乍人”的办学宗旨没有变。从那里毕业成为杰出人士的绵延不绝。在古代是举人、进士,如今是院士、将军、驻外大使以及在科学、艺术、教育等领域大批行家。无锡市惠山区文史专家丁剑华为此收集整理出阳山地区名人资料本,记录着钱宝均、钱瘦竹、钱学熙、钱绍武等一大批科学、教育、外交、军事和艺术领域杰出人士,原来都是普通农家子弟,是“棫朴乍人”书院文化,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大放异彩,着实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阳山地区英才辈出的众多因素中,还惊喜发现了哺育英才的文化密码, 它就藏身在书院门楼“棫朴乍人”的乍字里面。乍,有作、助、问等多种含义。江南人都知道,棫树和朴树不容易成材,因为其枝桠特多,容易长歪,需要园丁下功夫修剪才行。原来, “棫朴乍人”不仅是要求学子,也是在向老师们提出考问:怎样像修剪棫朴那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校正和塑造?我想,安阳书院创办人提出这个问题是中肯的,因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期间容易得到纠正,如果在学校忽视了, 走上社会后再教育就不易了。如今社会上出现众多贪腐官员, 难道对他们提醒, 教育和党纪违法的严肃警示还少吗?为什么还收不住他们不遵守规矩的心?就是因为当年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中,偏重了知识和考分,轻视了做人的规矩。像歪树长大了,再用心精心去矫正,已经很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喜的是,阳山地区用“棫朴乍人”优秀传统育人文化,哺育出来的万千杰出人士中,难觅贪腐之人之事。经过几天仔细核实,仅查到一位贪腐嫌疑者。这足以说明,学校教书育人,把培养学生文明素养放在第一位,是何等的重要啊!
今天,古老的安阳书院以展览方式对外开放,成为接受优秀育人文化熏陶的场所。在那里,你能真切感受和体会到学校存在的意义;绝不是争排名,为考分,而是像安阳书院一捧接一捧的后来者那样,扎扎实实棫朴乍人,教书育人,为国家建设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甘奉献的杰出人才,这才算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作者简介」
冯金涛,1947年出生,新华日报原无锡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