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吃人将军张巡,一个名字就足以令人心生惊异与好奇。他曾率领着区区三千兵力,奋勇抵挡了高达13万的叛军,将其挡在了睢阳城外。然而,这位将军的英勇之举,却同时让人感到敬畏与疑惑。

那么,他是真正的英雄,还是某种古代的恶魔?他的战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智慧与残酷手段?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史之乱的历史中,一睹这位"吃人将军"张巡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下的重镇睢阳

公元755年,唐朝藩镇安禄山叛乱,发动了史称"安史之乱"的长达八年的内战。这一场动荡不仅席卷了大唐帝国,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

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城很快就沦陷在叛军手中。唐玄宗被迫仓皇南逃,避难到四川。在这种危难时刻,唐朝急需稳住重要的防线和粮源地,睢阳城(今河南睢阳)就成为了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睢阳城地处江淮门户,是漕运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一旦这里被安禄山的叛军攻陷,那么叛军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唐军就彻底失去了反攻的力量。因此,睢阳城的保卫显得格外重要。

唐朝派遣了一位叫张巡的将领,率领三千多名精锐士兵,来到睢阳城进行顽强的抗击。张巡虽然平时是个典型的文人,但他精通兵法,有着超乎寻常的谋略才能。他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率领这支人数悬殊的守军,奋战到底,成为了安史之乱中最耀眼的英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攻城:张巡"损招"击退大军

睢阳保卫战始于公元757年正月。当时睢阳城只有五六千名守军,远不及安禄山派来的13万大军。但是张巡凭借自己的精心谋略,率领三千多人,在城下与敌人血战16个昼夜,坚决不降。

守军的勇气显然让叛军始料未及。面对孤城独立的睢阳,安禄山的大将尹子琦信心满满,认为只需动用小股兵力就能轻松拿下。然而张巡却有着不同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命令部下南霁云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在黑夜里偷袭了尹子琦的军营。在迷蒙的夜色中,叛军完全无法看清敌情,自相残杀,伤亡惨重。等到天亮,尹子琦的几个大营都被焚毁,这位叛军大将不得不率兵退去。

这次"损招"不仅令叛军吃了个大亏,也大大鼓舞了睢阳城内的士气。张巡凭借这一计,首次击退了尹子琦的攻势,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攻城:死守睢阳不懈抗击

三月,安禄山命尹子琦再次挥军攻打睢阳。这一次,张巡不再被动防御,而是亲自率领众将与敌人在外围作战。他们凭借勇猛的战斗和精湛的战术,再次重挫了尹子琦的进攻。

不过,睢阳毕竟兵力薄弱,随着越来越多的叛军汇聚而来,最终还是被迫转入城内死守。这场城市防御战一直持续到五月。

在这期间,张巡再次展现出了他的智谋。当叛军集中精力割麦收集粮食时,他巧妙地用鼓声、旗帜等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趁机命南霁云突袭尹子琦的大营,并抢夺了大量新鲜的粮食。这一举措再次重创了叛军的士气,迫使他们不得不暂时退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保卫战再次以张巡的胜利告终。然而就在此时,睢阳城内却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相邻的颍川和济阴城已经沦陷,睢阳成了一座孤城。

于是张巡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带领城中百姓和士兵,在夜色掩护下退守到了宁陵。在那里,他与唐朝大部队汇合,并被封为河南节度副使。

睢阳城的守卫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张巡和许远决定继续死守这座城池,和尹子琦展开第三次对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攻城:百万之师不破睢阳

第三次攻城战打响了。这回,尹子琦率领了高达13万的大军再次围攻睢阳。事实上,这支庞大的军队已经超过了睢阳城内不到7000名守军的几十倍。

但即便面临如此悬殊的战力差距,张巡和许远依然丝毫不退缩。他们将决定权全权交给了擅长守城作战的张巡,并执行了一系列花招迷惑和阻挠敌军的战术,终于再次击退了尹子琦的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数十次激烈的攻城战,尹子琦终于意识到正面攻城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改变了策略,决定采取围困的办法将睢阳城彻底封锁。

但这场持久战同样考验着睢阳城内的士兵和百姓。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粮草逐渐耗尽,他们最终不得不吃起了树皮、纸张,甚至连士兵的盔甲和弓弦都被当做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境中的抉择:人肉充饥

在绝境中,张巡和城中的太守许远别无选择,只能作出一个让后人争议至今的决定——他们将自己的爱妾和书童杀掉,与将士们一同分食。

这对骁勇善战的军中高将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抉择。但在面临绝境的时候,他们别无其他选择。为了能保住最后的一线希望,他们不得不做出这种违背伦理的疯狂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决定无疑让人深感痛心。但我们必须站在当时的环境中去体恤和理解他们的处境。面对敌军的严密封锁和粮食的断绝,睢阳城内的数万居民无疑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张巡作为城中的军事指挥,必须做出艰难的牺牲以求存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延续一丝微弱的希望,继续抗击来犯的叛军。正如那句著名的话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张巡和许远宁可做出这种不可饶恕的行为,也要保住这支战斗到底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的求援之路

虽然张巡和许远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措施,但他们显然并未放弃希望。睢阳城内的守军在饥饿中仍在执着地顽抗着。

为了能求得援军,张巡再次派出手下南霁云,设法打破重重敌军的包围,去寻求外援。南霁云先后前往彭城和临淮求援,但最终均遭到拒绝。

据说,彭城的御史大夫许叔冀认为睢阳城已无法拯救,索性连一个士兵也不愿意派遣。而临淮的节度使贺兰进明更是直接拒绝了南霁云,还要他加入自己麾下另谋高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冷血无情的回应,无疑让身处水深火热的睢阳守军陷入了绝望。饥饿、无援,加上即将被敌军兵临城下,仿佛要把他们折磨致死。

但即使在如此绝境中,张巡和许远仍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去。他们深知只要能再坚持几天,就能等到唐军的援军到来。因此,他们宁愿忍受饥饿和人肉充饥的痛苦,也要坚持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睢阳城陷,张巡壮烈牺牲

然而,终究还是来不及。在城破前的最后两个月里,睢阳城内的情况越来越窒碍。城中的粮草所剩无几,不得不连老鼠、鸟兽和铠甲带来的皮绳都被吃光。

在这种绝境中,张巡带头斩杀了自己的爱妾和书童,与将士们一同分食。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无疑在后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称张巡为"吃人将军",说他是个魔鬼;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身处险境下的无奈之举,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重忧虑。无论如何,这个举动的确为张巡蒙上了一层阴翳,但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他面对危难时的决断力和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粮尽城破的前夕,张巡派遣南霁云再次出城寻求援军。然而这一次,即使南霁云咬掉自己的手指以示决心,也无法感动那些自私的唐军将领。他们要么缩在城池里不肯出兵,要么只是从城楼上扔下一些布匹之类的救济品。

失望中的南霁云只能硬是从真源和宁陵聚集了百把匹马和三千多士兵,终于冲回了睢阳城。但等他们赶到时,城中的守军已经不足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0月份,睢阳城在叛军的重压下崩溃了。守军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等37人英勇战死,百万大军也终于攻下了这座固若金汤的要塞。

据说,被生擒的张巡已经只剩下三颗牙齿,但他仍然毫不屈服。最终,这位"吃人将军"在经历了长达十个月的饥饿和搏杀后,被叛军杀害,时年4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就在张巡英勇牺牲三天后,唐朝终于派出援军赶到,迅速镇压了已经溃不成军的叛军。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睢阳保卫战,终于以唐军的胜利告终。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完全认同张巡的所作所为。

但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思考那个动荡年代的种种艰难处境时,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位"吃人将军"的无奈抉择。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