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以漕河镇管口新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试点,以合作社产业联盟为抓手,联农户、联社会资本、联技术、联市场,高标准打造强村富民产业,走出一条党建统领合作社联盟、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集体联农户,解决村集体没有资源发展的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实现生产要素聚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形式,实现土地连片集中经营。目前,全区58个村支部主导流转土地约5万亩。二是收益倒挂,实现民心民意聚合。漕河镇管口新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村集体资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入股,注册成立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公司提前一年支付村民保底分红,经营获利后二次分红。在利益分配上,公司收益60%用于村级公共事务开支,20%用于流转土地农民二次分红,10%用于脱贫户帮扶等公益事业,10%作为党员群众创业带富扶助基金,从根本上保证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入股村民收益稳定。三是统一经营,实现村民持续增收。土地流转完整理后,由村集体经营和管理,或与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合作经营,达到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目的。依托乡村组织振兴示范片区和各镇(街道)特色产业,把不同领域的各类党组织有机联结,成立“兴村富民”乡村振兴党建联盟50个,推动资源共享、协同共治、产业共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集体联社会资本,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一是开展“国企联片 民企联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动10家央企、国企与8个镇(街道)结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对子,100家民营企业与100个村结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对子,活动开展以来,共带动村集体增收286万元,培育技术能手1645人,吸收就业3842人。二是用活金融要素。充分发挥“金融副镇长”作用,借助“鲁担惠农贷”,推行“财政+银行+合作社+经营者”四位一体模式,引灌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小孟镇累计争取贷款560万元,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183万元。三是政策支持撬动。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发力,推动政策、资源、资金下沉到镇村一线,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新兖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两年内利用省奖补资金落地建设项目9个,撬动社会资本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2.08亿元。

03

公司联技术团队,解决人才技术支撑问题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将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纳入全区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工作项目,成立服务专班,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发展。截至目前,发布招募令92条,吸引合伙人23名,落地项目23个,其中近亿元项目2个,带动就业3854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28万元。二是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互联。发挥农业红色专家顾问团、党员专家服务队和“红色农机”产业链等党建联盟作用,为相关镇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支持、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乡村振兴“外脑”。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兖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以科技研发、良种培育、农业示范为驱动,采取“园区+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高档花卉、食用菌、中药种植、良种推广等农业产业链条,其中高档花卉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带动当地400余户农民就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开出“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公司联市场,解决市场风险问题

一是订单生产,实现经营风险最小化。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实行“订单保底收购+二次分红”的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能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30%。二是村企民抱团,健全产业链条。大安镇与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鲁西南首家北京农产品直供基地,珍稀食用菌、手工煎饼、果蔬、肉牛等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年产值达7000余万元。小孟镇以菲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技术、产销中心,辐射周边种植合作社,从菌种接种→菌包制作→订单种植→成品回收→统一销售,实现了全产业链运营。三是整合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推出“选品、价格、物流、售后”一条龙的“兖州融媒真选”电商服务,为推荐兖州好品搭建线上平台。持续性、常态化开展第一书记特色农副产品推介活动,筛选共69个农副产品纳入《兖州区“第一书记”联盟特色农副产品推介名录》,依托供销社区镇村三级流通网络和新合作百意商贸有限公司销售平台,带动农副产品提品增质,实现农民长效化增收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