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举行。

会上宣读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共15个,分别是:韶关南雄市、河源市东源县、梅州市蕉岭县、惠州市龙门县、汕尾市海丰县、江门台山市、阳江市阳西县、湛江廉江市、茂名信宜市、茂名高州市、肇庆四会市、清远连州市、潮州市饶平县、揭阳市惠来县、云浮市新兴县。

近年来,饶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扛稳扛牢“蓝色海洋经济带”主战场、“绿色生态发展带”重要阵地责任,立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定位,始终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工农并举”产业发展思路,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接续写好“强县、旺镇、兴村、富民、绿美”五大篇章,聚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先后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名单,不断构建更高品质的“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

拳头产业不断突破,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作为农业大县、海洋大县,潮州市饶平县山海相依,资源独特,农业产业特色明显,基础扎实。近年来,饶平县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发展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国渔业百强县”“中国海鮸之乡”“中国汫洲大蚝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盐焗鸡之乡”“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等国家级名片。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传统渔业优势,近年来,饶平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蹄疾步稳,海水种业、网箱养殖和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等传统特色渔业蹚出了转型发展“新路子”,是全省海水网箱、对虾、贝类、对虾育苗等重要养殖基地和海峡两岸渔农产品交易中心。2023年,全县水产品产值46.13亿元、同比增长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同时,饶平也是广东主要茶叶产地之一,更是全国单丛茶最大产区。该县种植茶叶已有近千年历史,茶叶产业化发展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单位”“全国特色魅力茶乡”等称号。2023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56万亩、茶叶产量2.08万吨、产值超52亿元;在走好市场茶、大众茶、拼配茶发展之路基础上,饶平依托新功、海利等智能茶具龙头企业,延伸发展智能茶具等产业,推动“金灶”“新功”等智能茶具品牌成为全国行业第一、第二品牌。

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

近年来,饶平县充分发挥山海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国内鸡类休闲食品第一品牌“无穷”和宇祥、万佳等龙头农业企业带动,打造出茶叶、水产、盐焗鸡、预制菜、青梅、狮头鹅等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饶平县坚持“工农并举”产业发展思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结合饶平实际,集中力量发展园区经济和临港产业,科学引导企业项目入园发展,为试点建设提供坚实产业园区平台支撑。据悉,饶平县坚持“一园一策”,特色化、差异化打造总面积约3960公顷的潮州港新能源产业园、文胜围产业园、小红山产业园、澄饶联围产业园和饶平县樟溪低碳工业区、联饶工业园、高铁产业园、盐焗鸡休闲食品产业园等“八大产业园区”,并在工业园区启动了总面积23.09万平方米的3个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用地充足,既能提供充足土地承接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建厂、发展生产,也能满足中小微企业拎包入住、快速投产。

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品质更优。近年来,饶平县聚焦现代化凤江新城建设,抢抓被列入全国120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契机,围绕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等5个核心功能优先开发“凤江新城”北片区,建成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期待已久的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水利碧道等民心项目。

区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据悉,饶平谋划建设总投资约32.66亿元的饶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成总投资2.85亿元的中山公园等5个公园广场,总投资3.21亿元的县图书馆、县档案馆、饶平大桥、县运动场等4个新改扩建民生项目,完成县城老城区30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打通新港东路、县供电局西侧道路等6条县城“断头路”,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实现全县21个镇创建省卫生镇全覆盖,县城功能品质不断上升。

同时,饶平谋划推进总投资约34.45亿元的91个教育项目,建成县中山实验学校、县中山实验幼儿园、县益智学校(新校区)、暨实高级中学、逸峰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学校(区);饶平二中实验学校中考成绩连续4年名列全市第一;完成66所“麻雀学校”撤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

此外,饶平医疗事业方面明显进步。近年来,饶平谋划推进总投资22.28亿元的15个医疗卫生项目,已建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新院区)等4所县级新医院,新增床位约1100张;推行饶平籍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费用全免或减免个人自费部分50%本级财政救济补助;县中医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让群众“足不出县”即可享受到大城市医疗服务……

未来发展动力强劲,全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

本次入选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正是对饶平聚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的有力肯定。接下来,饶平还将围绕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目标等多项目标一同发力,不断构建更高品质的“一城一廊一海湾”饶平发展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光秀丽的黄冈河两岸

一、加快推进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据悉,饶平将统筹抓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聚焦“工农并举”产业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茶叶、狮头鹅、水产、青梅等特色“一产”,高质量推动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谋划申报国家级水产现代产业园和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抓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聚焦海水种业发展,强化与南海水产研究所、汕头大学、海大集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海山分园,积极申报省级海洋牧场种业现代产业园,全力打造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聚焦网箱养殖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养殖区域,采取“政府+国资平台+企业+养殖大户”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浅近海传统渔排“木改塑”更新改造和深远海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推动传统网箱养殖设施转型升级;聚焦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业发展,加快推进1400亩海山第一盐场陆基中高密度养殖示范点建设,统筹抓好配套水利渠系建设,推动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依托“一产”资源禀赋促进“二产”发展,同时,饶平将大力发展盐焗鸡、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二产”,加快推动盐焗鸡休闲食品产业园等“八大产业园区”硬环境建设提质增效,突出抓好园区土地征储供给、“七通一平”、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降低园区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成本,提升产业园区吸引力,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立足“一产”资源和“二产”产品,带动“三产”提质,推进水产品跨境电商、冷链仓储、海鲜批发、滨海旅游等服务业发展,逐步构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接下来,饶平将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澄饶联围产业园创业大道、漳汕高铁饶平南站、大潮高速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梅州(大埔)至潮州港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点亮乡村”工程建设,提升县域交通硬联通功能。加快推进建制村客运服务全覆盖,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以“城区、城乡、镇内”多层次公交为基础,高铁快线、旅游专线等多元化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并实施“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战略,全面推动光网智能升级,全力开展5G共建共享,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借助“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效应,饶平将围绕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等5个核心功能优先开发“凤江新城”北片区,加快建设总投资32.66亿元的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打造文教康旅商住现代化新城;依托今年启动建设的时速350公里的漳汕高铁饶平南站,将饶平南站周边的“凤江新城”南片区打造为港铁联通、产城联动的滨海高铁新城。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加快推进饶平县苏区文化旅游经典区、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景区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完善乡村景点路、沿街风貌、停车场等特色旅游基础设施,串联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和海岛观光旅游线路、文化旅游特色村和文化研学游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凤江广场

四、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深入实施绿美饶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扎实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高质量建设风吹岭等省市县各级森林示范点,加快建设总投资5.05亿元的广东潮州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圩镇示范创建行动,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向“七个N”拓展延伸,统筹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三线”整治工作,实现“示范标准”美丽圩镇全覆盖,力争更多美丽圩镇纳入“省级示范样板”。强化低碳能源综合利用,推动潮州市饶平县享能400MW光伏发电复合项目建设,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谋划建设一座天然气门站暨联饶镇高中压调压站,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用能模式。

五、加快推进县城辐射带动。强化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以省(市)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动乡镇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现代民宿、乡村旅游、村庄分散式风电、村庄屋顶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经济强镇、农业强镇、农产品特色镇。立足县城供水供气、道路交通和网络信息平台等优势,推动市政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的乡镇延伸,促进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持续完善冷链设施、县域物流网络、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体系,加快推动粤闽茶叶交易会展中心和海润食品研发展销中心等项目建设,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渠道更通畅。加快镇级卫生院升级改造及公办幼儿园建设,因地制宜推广“长者饭堂”,积极推动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不断提升圩镇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

六、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健全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紧盯土地、工程、房地产、民生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镇街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改革整体合力和集成效应。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不见面审批”制度和“代办专班”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国企和民企、财政与金融等关系,全力营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办事高效、政府服务快捷、法治体系完善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两违”整治机制改革,落实“零增量、减存量”硬要求,严厉整治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大力实施“六大领域人才行动”,充分发挥“盐田-饶平汇智谷”作用,强化人才资源平台共建共享,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