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每个月的养老金,“以房养老”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他们以正规“以房养老”保险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将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一步一步带进了精心设计的骗局当中,然后恶意利用公证、仲裁和诉讼等方式或者使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产,造成老年人无家可归、身负巨债。

案例一览

“以房养老”本是政府鼓励的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但被告人广某某却用“以房养老”骗局骗得老年人钱房两空。他以项目开发为由引诱老年被害人对其进行“投资”,让老人签下数份合同,但实际上,老人们签署的并非“以房养老”的合同,而是借款合同和委托书,在委托书中,老人将自己房屋的抵押、买卖、产权转移、纳税等权利全部委托给了他人。广某某利用委托书将老人的房产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导致老人不仅没有挣到钱,甚至还失去了房产,无家可归。

经查,被告人广某某共诈骗7500余万元并将诈骗款用于赌博等违法活动,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最终,被告人广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责令退赔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有不少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或直接据为己有,实质是骗取百姓“养老钱”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这与国家倡导的“以房养老”有着本质的不同:从2013年至2018年,国务院、保监会、银保监会发布了相关发展养老服务的文件,提出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也就是“以房养老”推广全国。国家倡导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主要是指老年人将住房反向抵押给保险公司,从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是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老年人直接和金融机构签保险合同,把借来的钱放在有国家金融机构牌照的公共账户内。

如何防范这类骗局

必须时刻牢记投资有风险。“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

在投资时需谨记选择正规机构。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对超出自己判断能力的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保险产品,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理财,不会有高收益。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排除法。正规的以房养老业务,只能由正规的保险机构来办理,在办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理财合同等,老年人可以向有关保险公司咨询了解有关保险业务。

要注意提防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换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骗子会利用高收益、坐享其成等诱惑点进行欺骗,请一定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同时,增强自己保存和收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

审 核:雷 洪 郭子华

校 对:罗 莹 张嘉文

编 辑:张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