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能被赐予“圣”字的人寥寥无几,能够担得起这个字的人,除却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之外,还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孔子做为至圣先师,自然能够撑得起一个“圣”字,而且因其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还能博得一个万古流芳的美名。

因此,在孔子去世之后,他们的弟子们已然知道,将来自己的老师必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此,他们决定悉心为老师选择一块墓地。

有弟子名曰卜商者提出,老师的墓地必须选择在一风水绝佳之处;子贡却不以为然,老师向来是敬鬼神而远之,他更愿意待在故里曲阜城。

由于整个葬礼都是子贡一手操办,自然孔子的坟墓就落在了曲阜城。

按照古人对坟墓的称呼,帝王坟墓为陵,圣人之墓为林,孔子之坟墓得名孔林。

孔林落成之后,无数后人慕名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时期,司马迁曾不远万里奔赴这里。

在瞻仰了孔林的风采之后,情不自禁道出内心的想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孔子与乌鸦的故事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慢慢地周边的百姓发现孔林一个奇异的现象,蛇鼠、乌鸦之类的动物根本不敢孔林。

起初,有人认为是谣传,可是再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孔林的确是乌鸦不栖,蛇鼠不侵,难道是孔子圣洁的精神,使得这些动物不敢接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演进,百姓当中开始流传这样一则故事。

原来孔子早年间,在外出游,发现有一猎人在捕杀乌鸦。

成片的乌鸦犹如乌云的碎片,从空中一块块地坠落,生性仁义的孔子自然看不得这些,便劝说猎人,切莫杀生太过。

孔子深谙人情世故,几句话下来,使得猎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猎人表示,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些乌鸦似乎通解人性,一直盘旋在上空嘶鸣,表达自己的谢意。

猎人走后,孔子看着满地乌鸦,找了一把铁锹,挖了一方土坑,让这些生命入土为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这个善举,使得乌鸦们成了孔林的守护鸟。

他们告诫子孙后代,无论何时,都不能前去打扰孔圣人的清静。

以上传说听起来荒诞不羁,跟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有些相似,七月七日麻雀为他们搭桥,以满足他们一年一度的相爱。

是否是事实却有待考证,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一个理论:层累的制造历史。

即历史是层累地制造起来,即一个人在成名之后,后人会把无数与之不相干的事情,悉数强加给他,孔子这个传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孔林不受蛇鼠侵害的真正原因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

孔林之所以蛇鼠不侵,乌鸦不栖,是跟墓园种的植物有着莫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一直领先其他民族,难道仅仅靠的沿袭旧制吗?

四大发明,足以说明老祖宗的智慧。

当年,在修建孔林的时候,子贡就专门安排到外地购买了一些能够驱赶蛇鼠与乌鸦的花草树木。

他不愿这些动物在老师去世后,还要打扰老师的休息。

除却种下植物之外,他还安排人定期在院落撒下雄黄等物,目的就是让蛇鼠等动物不敢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疑惑,子贡去世之后,这些日常的工作还会有人做吗?

毕竟,这是一项大工程,若是没有收入,谁会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呢?

自从孔子的地位提高之后,孔林就成了一个具有官方编制的机构。

但凡能够在这个地方工作的人,除却有稳定的月薪之外,还能从其中索取一些额外的好处。

这样的一份工作,既轻松,收入又有保障,谁会不乐意从事呢?因此,孔林的日常工作不但不会停止,反而还会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孔林,不被蛇鼠和乌鸦侵害的真正原因。

或许有人还会提出疑惑,孔林为何非要这样操作呢?即使被蛇鼠入侵了又如何呢?

其实这跟古人的观念有关,当某种观念根深蒂固之后,人们往往不会询问为什么,而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框架里生活。

在古人的观念当中,生活在泥土当中的动物,跟阴暗、黑暗有着莫大的关系。

必须与这些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观念一直到后来都没有改变。

比如,当形容一个人长相猥琐时,人们常常会说,这个人尖嘴猴腮,当形同一个浑身晦气,不会说话之时,人们会说这个有一张乌鸦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就像一辆高速行驶且体积巨大的巨轮。

驾驶员的技术再怎么高明,也无法突然停止运行,而是必须选择一条合适的通道,而后缓缓地降低速度,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停下。

停下的时间还不能太短,就像清朝末年,整个民族就会陷入迷惘的状态,无法找到合适的路径。

因此,还不能完全停下,有些不影响大局的观念,就任其留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一个人身上的小伤口,只要不伤筋动骨,就简单处理一下就行。

因此,孔林里的这套做法便沿袭下来,至于是非对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者之间谁也无法劝服谁。

喜爱孔子的人,认为孔子必须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不能使其受到任何的玷污。

厌恶孔子的人,认为孔子是极度虚伪的人物,是因为他的存在,致使这个民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他不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

其实,孔子在临死前就已经给出了后人答案:知我罪者,其惟春秋。

意思是,我的是非功过任后人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