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正文内容

徒步探寻富源,脚步丈量家乡

微生活·游富源·在路上

——【古敢水族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源

古敢水族乡

灵秀古敢,醉美水乡

古敢水族乡

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

历时3天,共90余公里的路程

不惧风雨

我们完成了此次的古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步路线

4月28日

黄泥河镇→五里坡→发祥村→沙湾→牛场→扫把林→干厂→红岩水库→红岩脚→黄泥河镇→大普里寨→草鞋田→补掌村

4月29日

掌村→石山脚→营盘山→寨门→德乌→皂角树→石榔头→皂角树→德乌→洒交凼→小寨→古敢水族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30日

古敢水族乡→古敢村→下寨→洒交凼→上寨→寨门→补掌村→坝塘→小河边→上坝→热水塘→咚喇→大寨→大田边→五乐

古敢补掌村

古敢,是水族语

意为“草木丛生,林中有水之地”

有人说

古敢是富源最后一片净土

是富源人自己的小江南

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哪怕只是一时,都已荣幸之至

不去一趟古敢就不知道世外桃源长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敢的第一站就是补掌村

在水语中,“补掌”为水边的意思

这个被绿水青山包裹住的村落

让人一眼就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双龙潭!

相较于其他乡镇的赶路状态

在古敢补掌我们度过了

徒步以来最为轻松的时光:

乘竹筏赏景、沿湖畔捉鸭、

坐河岸垂钓、围溪边寻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时间都慢了下来

这片田园和村落带来的安静与祥和

是任何科技都给予不了的

所有你已熟知或尚且陌生的惬意

都在古敢这片神圣的土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敢的美

是纯粹的美,如诗、如画!

古敢的美

在流动的河水中

在古朴的村落里

在绿枝红花的枝头上

在美丽纯净的山野里

在古敢水族人民的热情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敢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还拥有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

无论是古敢远近闻名的特色菜姜子鸭

还是

具有地方特色的马脚杆粽子、五色饭

都充满了当地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族姜子鸭

水族姜子鸭制作技艺

流传并形成于古敢水族乡补掌村

姜子鸭

2013年被列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族村寨大都依山傍水而建

河中随处可见鸭子自由自在的戏水

散养的农家自养鸭子

肉质紧实

再配以富源特产的小黄姜

一锅开胃又美味的姜子鸭就上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饭过后我们

还包了当地特色的马脚杆粽子

这个粽子因外形酷似骏马脚杆得名

具有“脚爬楼梯步步高”的美好寓意

色美味香,极富民族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族人家把五色饭看作

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

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

各有清香,别有风味

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必备菜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去古敢

一定要尝尝这些特色美食

体验独属于古敢美食的魅力

听着悦耳的水族山歌

品着满桌山珍佳肴

神仙日子也不过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古树,震撼人心

古敢乡洒交凼村有一棵千年古树

——金丝榔!

古树静静的矗立在人面前

看来来往往,过客匆匆

送走日落,迎来日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树如长者

这棵金丝榔树

是洒交凼村最年长的生命体

是洒交凼村的化石,真正的老者!

它们扎根在这块风水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无数个岁月的更迭

见证了无数代洒交凼人的生活

记录了这里南来北往的乡土人情故事

又承载了数代洒交凼村人的美好祈愿

它不仅是生长区域的珍贵自然遗产

也承载着这里

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榔头

古敢皂角树村有一块奇石

当地人称石榔头

据说屹立山顶千年不倒

看上去并未受岁月的侵蚀

而发生巨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石头的奇特之处在于

会随这远近高低不同而有不同的观感

因酷似浣洗衣服用的榔头

而得名石榔头

从远处看

石榔头像一个等待情郎归来的少女

还因此被称之为“望夫石”

还流传有一段凄美的传说

再换一个角度

它又像一个眺望远方的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敢秀丽的山水风光和

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魂牵梦萦

带着满心的不舍

我们朝着十八连山出发

下一站

我们十八连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