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算过一笔账,如果在两年前卖房的话,平均差不多能少亏30%以上,100万的房子,可少亏30万,如果是那种500万、1000万的房子,自然是少亏更多。

当然,如果房子还在那里的话,说什么都没用了,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现在留给大家的两个问题是:

一是如果手中有多余的房,也不准备置换,该不该变现?这类人主要担心房价还会继续下跌,因为有机构说未来房价还要跌3-4成。

二是存款利息是一降再降,手上的闲钱无去处,看到房价跌了这么多,应不应该抄底?很显然,这类人对房产还情有独钟,一旦有抄底买房的机会肯定还是会买的,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目前是不是底。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

不得不说,最近楼市的话题又热起来了,开始唱多的媒体开始多了起来。一些专家口风似乎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北大国发院的两位教授在日前纷纷表态看好楼市,徐高教授说“未来几年的房价可能大起”,姚洋说“房价规律下跌不可怕,因为它会涨回来”,两位专家都对未来年楼市一致看多:现在卖房相当于白白送钱?

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看清本轮楼市救治的逻辑或能感知大概。

救治本轮模式,从央行发出“三支箭”算起,差不多有1年半时间,此后就是各种提振楼市的措施出台。

可以说,措施出台了很多,基本用到了以往所有的楼市纾困措施,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仍旧在下跌,开发商不敢拿地,购房者不敢买房,业主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这难道是各方愿意看到的吗?老实说,除了没房子的,谁也不希望房价无止境地跌下去。当然,个人说了不算,最终还得看国家政策,看国家是如何想的。

对此,国家在“4.30”已作专门表态,要结合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从去年“7.24”国家首次定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后,“4.30”是第一次公开表态去楼市库存的。这意味着,从决策层开启的新一轮楼市去库存真的来了。

按照我们国人低调隐晦的传统,如果没有“金刚钻,绝不会揽瓷器活”,能公开的新武器,应该是早装备部队了。楼市其实也一样,在宣布开启本轮去库存以前,一些地方已经在先行先试了,相比上一轮去棚改货币化安置去楼市库存,这次经过超过50个城市的试点,总结出来的模式便是:房票安置+“以旧换新”。为什么要打这样一个组合拳?原因有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再大规模拆迁不太现实,主要是现在低矮的房子少了,拆高层和人员密集的住房不划算,就是拆不起;

二是拆迁周期太长,拆一个小区,从头至尾没有个5年、8年根本来不行,楼市库存要去化到何年何月?说白了,等不起。

所以,现在拆迁有条不紊进行,不是不抱希望,只是短期效果不大。现在能做的是,对已经拆迁的项目采取房票安置(房票兑换的可以是新房,有的城市连二手房都可兑换),起码可以解决一部分库存。其他大部分库存怎么办呢?这就是超过54个城市都在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

“以旧换新”政策,从开始的中介机构待售、旧房换新房,发展到现在是地方直接收购新房+二手房,收购的新房是来自于未售的新房,而二手房则是来自业主愿意置换的老房子。收购的房子大都用来做保障房,一部分用来出租,以确保收支平衡。

现在的问题是,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资金从哪里来?一个重磅消息传来!

都知道,未来房地产新模式就是“保障房+商品房”并行发展,商品房是市场来供应,而大量的保障房来源于哪里?要么新建,要么收购现成的房子用作保障房,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保障房主要由国家来负责,直白地说,资金肯定是国家出,怎么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财联社5月16日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住建部、自然资源部、央行、金管总局四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并在5月17日召开政策吹风会,参会的包括财政部、地方政府、大型银行等负责人,内容就包括收购存量房酝酿讨论等。从这些参会部门就可以看到,要么是业务部门,要么是钱袋子。

这意味着,国家开始收购存量住房到了开始全面推开阶段。实际上,早在去年,央行在青岛等8个二线城市都开始试点1000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包括青岛、重庆等城市都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一部分库存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积累了相关经验。现在多个管业务和钱袋子的部门要研究收购存量房的事宜,那基本就是国家全面铺开收购库存了。

此时,很多人可能担心,现在财政不是没钱吗?哪里来的收购资金呢?其实,最近比较火热的国债发行已经告诉了我们部分答案。通过发放20年、30年、50年等长期国债,从购买的对象看,是机构和个人,实际上就是大家在银行的存款,你不消费,又嫌利息低,那就来买国债,至于怎么用在什么地方?国家来决定。

当然,也不是所有资金都来源于国债,从试点情况看,应该还有相当的低息贷款用于收购存量房(新房+二手房)。通过试点经验发现,收购过来的房子用来出租,其租金是完全可以覆盖利息支付的。至于最终磨合成什么策略,相信很快就会见分晓了。

大家还担心一个问题,收购的价格会不会比较低?

刚开始试点一些城市,确实是价格比较低,6-8折为主,但业主的积极性不高,谁会再掏那么多钱置换呢?这里面试点最成功的城市应该是南京,2000套的置换名额,短短时间就有3700多户意向报名,为什么南京业主如此积极呢?

除了房子本身不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收购价很可能高于评估价:

根据365楼市报道的信息显示,在本次置换过程中,位于清凉门大街某小区一套64平米的房子评估价为252万,单价划到3.9万一平米,比两个月前该小区3.4万一平米的成交价,足足高出了5000元一平米,按幅度算的话,评估价比实际成交价高15%左右。

这其实就是笔者说的“涨价去库存”,思路是置换的老房子,其评估价格高于最近的实际成交价,同时,准备买的新房价格不用降(其实相对于实际市场已经涨价了不少)。对置换的业主来说,评估价高了,置换购买的新房价格也高了,看似没占到什么便宜,但对市场来说,此前挂牌的低价房源瞬间不见了,因为谁也不会傻到以比收购价还低的价格卖房,这也是南京二手房挂牌量迅速下降的原因,很多人开始撤单了嘛。

从决策者角度来说,个人没损失的动起来,交易起来就行,根本的是要市场活跃起来,都知道大家是买涨不买跌,所以,利用了“涨价去库存”的思路,收购一部分房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让二手房挂牌量越来越少、新房库存快速去化。

其实,国家在最新的表态中已经明确,地方政府应以“合理价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个合理价肯定不是低于市场价,这其中的信号我们应懂。

最后说一个问题,有人说,那么多保障房出现,会不会对我们的商品房房产生影响呢?南京的做法是,在新的规定中明确,保障房不能进入商品房市场交易。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虽然有大量商品房被收购用作保障房,但从制度上给堵住流动性,大家就不用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以上信息展示可知,现在卖房等于白白送钱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国家收购的价格可能明显高于目前小区的成交价,自己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卖房显然不划算;

二是随着国家收购库存大招的实施推进,楼市供求关系发生转变,楼市逐步脱离底部区域,买卖双方的预期也随之改变,房价回涨也是自然而然。

资本市场地产指数连续20多天的轮番上攻,肯定不是佯攻,这个大势,应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