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文梅 北京报道

为了让更多农村儿童享有早期养育服务,推进相关政策制定出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24年5月15日在京举办“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下称“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与会人员围绕“以儿童早期发展奠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儿童早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儿童早期干预的科学依据和成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国儿童健康、营养、生长发育状况持续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逐渐完善,但人力资源开发在儿童早期阶段还存在短板,对儿童早期发展投入比较少,这一点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现在地方财政比较紧张,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往前看,越要看到投资于儿童的长远价值。“此次基金会发起‘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有助于推动社会各界对农村婴幼儿早期养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社会力量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机构的积极参与,加上各级政府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多多投入,完全可以为中国发展培育新的人力资本优势,真正实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张军扩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的书面致辞。彭副委员长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予以了高度肯定,她指出,目前农村0—3岁婴幼儿的养育指导服务基本还是空白,亟待改善。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需要积极宣传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希望基金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做出更好的成绩。

据方晋介绍,“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功实施的“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的规模化升级扩展。我国城乡之间婴幼儿养育照护水平和儿童发展差距很大,农村3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的风险高,而对他们的养育指导服务基本还是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2015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慧育中国”项目,陆续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个县(区)推广,通过一对一入户家访方式,为欠发达农村地区6—36个月婴幼儿及其看护人提供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家庭养育指导服务。目前项目内儿童1.5万人,受益儿童总数超过4万人。为了让更多农村儿童尽快享有高质量的儿童早期养育指导服务,2024年3月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阳光起点行动计划”。

计划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两年内把受益儿童规模由现有的同期1.5万扩展到同期10万,届时计划将成为我国农村儿童早期养育领域内最大的试点项目。其次,计划将由以往县域一级的模式探索,上升到毕节市、海东市等市一级层面的儿童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证明“入户养育指导”的模式能够在省、市级层面大规模推广。第三,计划将号召和倡导包括知名学者、社会组织、企业和媒体在内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形成社会合力和资源整合。第四,计划将为省一级、国家级层面的政策倡导提供更为坚实的实践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项目地区婴幼儿养育风险筛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项目地区0-3岁婴幼儿“一对一”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项目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发育水平达到或接近城市儿童发展水平。具体执行方面,基金会将与试点地区的妇幼保健系统深化合作,大规模推广家访形式的入户养育指导,同时在乡镇和人口聚集的村庄建立“慧育中心”,开展结构化的中心式集体亲子活动(阅读、亲子游戏等),并实施健康管理、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行动。基金会将对各省(区市)实施情况开展基线和年度监测和评估,定期收集分析数据,强化督促指导,确保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以“育苗经济学”为题介绍了他对发展儿童早期的看法。他认为,我国未来的人口红利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二是提高教育质量,三是通过提高教育公平度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生命早期人力资本培养的全回报率最高,社会收益率最高,因此政府应承担相关的支出责任、主导各种发展项目。现阶段增加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正好面临“公共产品供给的三期叠加”的机会窗口。他还指出,户籍制度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现象产生的根源,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让父母更好地承担养育照护的责任,也有助于破解城镇化过程中学校撤并悖论。

浙江大学资深教授李实指出,学历差距已经成为解释整体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而学历差距又间接受到0-3岁发展阶段面临的区域环境、家庭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儿童早期消除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帮助低收入人群、弱势人群的孩子克服各种障碍,不仅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以及未来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宏大的目标。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史耀疆认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根本抓手在于解决儿童早期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城乡儿童在刚出生几个月内一样聪明,但是在3岁以后,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风险却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在部分地区农村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滞后比例甚至超过50%。这种差距是由养育环境造成的,因为这些家庭没有为儿童早期提供适当的回应性照料。“阳光起点”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在于,给了农村孩子一个免于陷入发展风险的机会。入户养育指导的生均成本每年在3000元,这种干预可以很快带来效果。如果财政能把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纳入项目,只需要130亿元就可以实现全覆盖,解决这个问题。

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首席投资官导师、董事会成员瑞·达利欧,力拓集团董事长鲍达民,安达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埃文·格林伯格,和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议员奥斯玛·特拉等多位嘉宾通过视频方式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表示了支持。特拉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倡议发起“阳光起点行动计划”表示祝贺。他指出,生命最初几年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是人类生命中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机会之窗,终其一生都不再重现,对于人终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多年前,他曾先后赴青海乐都区、甘肃华池县考察基金会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非常欣慰可以看到现在项目已经扩展至10省24县,并将致力于惠及10万儿童,这对国际社会也是一种鼓舞。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对所有与会嘉宾、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阳光起点”作为“慧育中国”项目的2.0版,具有三方面的优点。根据此前“慧育中国”项目的多年实施经验,从实施效果来看,项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团队开展的合作研究表明,有84%的家访儿童都可以从项目干预中受益,而且家庭欢迎、国际认可。从项目模式来看,项目可复制性强,试点地区的地方政府已概括出了项目的“五大体系”,包括一支队伍、一套三级管理体系、教学内容、监测系统,还有政府领导体系。从目标人群来看,项目兼具公平性和普惠性。项目一方面注重帮扶弱势群体,留守、脱贫户、单亲等家庭情况的儿童占项目受益儿童的较大比例,为这样的家庭提供干预的边际收益非常大,与此同时项目也从普惠的角度为其他农村家庭提供服务。

卢迈认为,首批个人发起人对项目的寄语,表达出了几点共同的期盼。首先,在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脱贫地区农村儿童,选择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办法。第二,呼吁参考“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设立支持农村家庭养育指导服务示范项目。最后,呼吁地方政府、爱心企业、组织、个人、媒体共同努力,一起行动,托举起农村儿童生命早期的阳光起点。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阳光起点行动计划”(2024-2025)总预算为3亿元人民币,其中2亿元由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募集,剩余1亿元由试点县所在地方政府筹措。截至目前,计划已经得到了9家企业发起人,80位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支持,捐赠资金超过6000万元。“阳光起点计划”第一期发起人每人捐赠至少三万元,支持10个孩子一年的入户早教费用。在“阳光起点计划”资助下,2024年7月受益儿童将达到2.5万名,2024年底达到5万名,逐渐接近10万儿童的项目目标。

附:“阳光起点计划”第一期发起人名单

彭珮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李 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理事长

毕井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吴晓灵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

杨伟民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朱 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

张军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蔡 昉 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原副院长

金 荦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高 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陈廷骅大健康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

哈 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海 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教授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孙祁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教授

张维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赵耀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教授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达 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德地立人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顾朝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

薛 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

杨燕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俞 乔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朱旭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教授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

王绍光 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华 生 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马晓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程国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

温铁军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李 实 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共享发展研究院院长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教授

陶 沙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

张丹丹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湖南卫视前主持人

王 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校特聘教授

魏尚进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张 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张力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童世骏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周念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

陈宗胜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

史耀疆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昌文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讲席教授

徐 林 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 敏 原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金春华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医师

张 波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 红 华泰证券机构业务委员会联席主席

葛 越 苹果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邝子平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

彭文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

冯丹云 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吴慧敏 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 黎 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廖宜建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云峰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

王海宏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

戴小京 联办传媒集团总裁

张燕冬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

邓庆旭 新浪财经首席执行官

杨燕青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

蔡建华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原党委书记

方 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卢 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