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世界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2024年5月16日,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公布了新增选的70位院士、2位荣誉院士和22位外籍院士名单。

此次新当选的学者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来自学术界、工业界,涵盖了各种不同学科,例如开发了亨廷顿舞蹈症的开创性疗法、开发了第一个视频流算法、为记忆形成的带来新见解,以及研究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包括凭借CRISPR基因编辑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美国著名传染病学家Anthony Fauci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教授、表观遗传学家施扬教授等、结构生物学家张晓东教授等。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Adrian Smith爵士表示,我很高兴欢迎如此优秀的团队加入皇家学会,他们已经为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继续推动学术研究和行业的可能性边界。从预见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的急剧上升,到领导应对COVID-19大流行,他们多样化的专业知识正在进一步加深人类的理解,并帮助应对我们面临的一些巨大挑战,他们的入选是我的荣幸。

此次新增选的皇家学会院士、外籍院士和荣誉院士中有30%为女性,来自英国的23个学术机构以及巴西、中国、日本、墨西哥和新加坡等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建伟

潘建伟,1970年3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1987-1995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维也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多光子纠缠操纵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量子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扬

施扬,1982年获得上海第一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纽约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加入哈佛大学医学院,2004年晋升为哈佛大学终身正教授。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20年加入牛津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2022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英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施扬长期从事表观遗传学以及染色质生物学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发现了组蛋白去甲基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晓东

张晓东,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曾任结构生物学中心主任,她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哈佛大学,2001年起任职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张晓东教授致力于利用一系列结构生物学技术(包括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来研究大分子机器的作用机理,包括与DNA加工相关的复杂蛋白机器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在应答DNA损伤的多步骤协作蛋白机器;DNA转录的激活、起始蛋白机器;以及ATP供能得主动转录激发蛋白机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