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校合作、产训结合选育技能人才(引题)

青岛培养万余名新型学徒(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嫱 通讯员 吕鸿飞)师带徒历来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记者近日获悉,山东省青岛市近年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惠及众多技能岗位职工。2020年以来,青岛市共有175家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开设944个班期,培养新型学徒近1.17万人。

从“雏雁”历练为“鸿雁”,王晓松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作为青岛海湾化学聚氯乙烯厂的技能导师,岳帅对徒弟王晓松要求严格,要对各环节的理论知识吃透、摸准。王晓松也很争气,从仪表测点到工艺管线,刻苦钻研,很快“出师”。近期,师徒二人还合力编写了中间单体罐排气方案。王晓松也顺利地从聚合副操提拔为聚合主操。

据了解,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培养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据统计,2020年以来,青岛市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培训的机构共有60家,其中企业培训中心15家,社会培训机构45家。

2023年,青岛市人社部门在广泛征求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再次扩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职业(工种)目录,扩充后的目录包括高端装备、轨道交通、化工、服装纺织等176个职业(工种),保障了24条重点产业链和重点民生事业发展的“刚需”“急需”。

据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核心在于“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度,由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和学校派出相关专业的优秀师资共同承担学徒的教学任务,企业导师负责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学校导师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两者相结合,能够确保学徒全面发展。

“为鼓励企业参与新型学徒的培养,企业每培养合格1人,我们将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费用的60%给予补贴。其中,开展中级工学徒的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5000元,开展高级工学徒的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补贴期限按实际培训期限补贴,最长不超过两年。”青岛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2020年以来,青岛市向企业发放补贴1696万元,初步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企校合作、产训结合”技能人才选育模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