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12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向河北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在节能降耗减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图为白洋淀秀美景色。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供图

5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工程开发运营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近年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持续发挥综合效益,加快推动南水北调沿线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7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4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1.76亿人,有效发挥了‘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生命线作用,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技术创新的持续优化升级推动节能攻坚,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就是其生动缩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破解了东中线一期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结合、膨胀土施工、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城市地铁下部、PCCP 管道工程、现代化泵站群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

同时,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绿色赋能作用,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2023年,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1.0入选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数字孪生引江补汉面向数字化交付的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获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典型案例。

据了解,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建设中,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严禁施工单位使用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设备设施,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化利用,加强石料、渣料和尾料等的回收利用,深化水资源循环利用,拓展污水处理回用;在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使用废污水处理系统,废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此外,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新能源产业以“助力绿色调水,奉献绿色能源”为使命,围绕东中西三线和国家水网建设,着力打造“调水+新能源”场景,大力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达4656.46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2.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