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全面展示山东各地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与守护绿水青山,记录黄河沿岸县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讲述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央广网山东频道联合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策划推出《黄河边上是我家》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黄河岸边是我家山东梁山:水浒故乡奏响绿色发展“好汉歌”》

央广网济宁5月20日消息(记者程立龙 唐磊)梁山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黄河自西北过境,境内长30千米,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境内长48千米。就在全国唯一黄河和大运河交界的地方,一部《水浒传》将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写得荡气回肠。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来到梁山,探访这个黄河沿岸小城如何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美画卷的故事。

“无中生有” 绿色港航扬起风帆

走进京杭运河畔的梁山港物流园区,煤流滚滚、船行如梭,一车车来自晋陕蒙的煤炭顺着瓦日铁路而来,装船之后沿着大运河向南进发,通江达海,直达江浙沪。

对于当地,梁山港是个“无中生有”的港口,也是个新兴产业。几年前,梁山港所在位置还是一片水洼地,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前途无量”。瓦日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输”大动脉,而梁山港就处在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的“黄金交叉点”上。有了梁山港,也就打通“公路+铁路+水运+集装箱运输”的“工”字形多式联运大通道。

在不少人的心里,无论是煤炭转运,还是港航物流都是“污染大户”,扬尘污染、尾气排放尤为突出。初夏时节,记者漫步在梁山港区,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感受到的是道路干净、空气清新、绿草茵茵。

优良的环境来源于梁山港对环保工作的超前谋划,梁山港党群工作部主任边恺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绿色环保、科技智能的内河港口。”

据了解,在煤炭转运方面,梁山港投资2亿元建成全国最大跨度封闭式钢结构储煤棚,实现了“全程不落地”“运煤不见煤”。此外,依托筒仓发运、全封闭式输煤廊道、智能喷淋等先进降污防污设施设备,梁山港达到生产作业全过程中的抑尘极限化,最大限度保护了大气环境。

在运输方面,梁山港引入使用108辆LNG新能源运输车辆,投资2000多万元组建江北内河第一支LNG新能源船队,极大减轻了汽车和船舶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梁山港高质量发展的每个环节都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梁山县分局局长冯国庆向记者介绍,为了保障梁山港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部门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帮扶,通过全流域环境治理,确保辖区运河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同时生态环境部门深入一线服务,帮扶指导企业全面完善环境管理,提升污染治理水平,为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向“新”而行 特色产业走实环保路

挂车、罐车、低平板运输车……在梁山县拳铺镇工业园区内,记者看到了种类各异的专用汽车,这些车辆都是地道的“梁山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梁山县形成了年产35万辆专用车的生产能力,相关生产企业达480余家,专用汽车生产已成为当地重点支柱产业。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如何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摆在当地人面前的问题。

涂装是专用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程序,也是最容易产生污染的生产环节。据了解,过去涂装生产以人工喷涂为主,溶剂型涂料挥发性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治理困难,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元凶”之一,喷涂异味问题也困扰着工人生产和周边群众生活。

在山东贝格尔防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涂装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的车架依次进入“电泳池”,经过脱脂、表调、磷化、电泳等工序,即可完成漆膜包覆,整个过程高效便捷。

公司安环科科长周广申介绍,这套设备是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的水性电泳+喷粉涂装生产线,其使用水性电泳漆和粉末涂料,实现了100%低挥发性涂料的源头替代,不产生VOCs排放,与使用油漆喷涂相比,每年可减排1300吨VOCs和300吨危险废物。此外,新生产线喷涂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客户更加青睐,市场也更广阔,企业绿色发展信心更足了。

目前,贝格尔公司的涂装车间已成为山东省梁山县专用车生产集中喷涂共享中心,全县的专用车生产厂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共享”喷涂。而类似贝格尔公司这样的共享喷涂中心,在梁山县还有8家,年集中喷涂能力达20万辆。通过建设涂装中心,实现了源头替代、资源共享,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得到极大提升,当地的空气质量也持续向好。

“聚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我们在共享涂装中心建设、低VOCs含量涂料源头替代、治污设施提标升级等方面‘绣针线活’、做大文章,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目前,辖区已有225家重点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或源头替代。”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梁山县分局副局长曾猛介绍。

得益于环环相扣的治污举措,梁山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大气环境主要指标位列济宁全市第一;综合指数较前三年均值改善10.3%,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科技赋能 “一河两湖”水丰河畅

梁山县位于黄河之滨,北邻东平湖、南连南四湖,在“一河两湖”水域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

“北宋金河位于乔辛庄桥的自动监测数据异常,根据‘水基因’检测,初步判定是由于生活污水溢流,导致水体氨氮超标。”今年3月,一条预警信息发到了生态环境局梁山县分局巡查人员的手机上。

接到信息后,巡查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发现河道上游生活污水出现溢流,于是联系管理人员通过梁山县“一河两湖”水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将该污染事件下发至镇街相关负责人。接到通知后,镇街人员及时清理现场垃圾,整治溢流排口,整改完成后,他们还通过手机上的移动端APP反馈现场整改情况。一套系统,实现了“预警—提醒—转办—核查—反馈”的闭环监管。

这只是梁山县“一河两湖”水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应用过程中的一个小案例。为了提升全域治水能力,打造流域水环境监管试点,梁山县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与清华海峡研究院联合,投资2340万元建成“一河两湖”水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15条重点河段具体布设微型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及配套组件27套,形成了水环境智能化监控体系。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梁山县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副主任徐进介绍,“一河两湖”项目实施后,高性能的水环境质量实时展示平台及预报预警业务应用体系投入运行,水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观测数据、污染源数据等各类环境信息将进行充分整合,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今年3月、4月,梁山县国控断面水质连续两个月稳定达到地表二类水标准,县域水质优良、水丰河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9年前,张海华来到梁山县工作,她是梁山环境改善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和家人一起来运河边走走看看,孩子最喜欢看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张海华说,近年来梁山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草越来越绿,自己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就在黄河岸边,梁山县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路上,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宜居新画卷也正在这片大地上徐徐展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