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刘康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5月16日至5月19日,来自16个国家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和香港作家代表一行,共赴湖北宜昌,触摸一座城市蝶变的印迹,凝望一个民族前行的剪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日渐成为世界舞台的焦点。“来电之城”宜昌,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天赋和绿色生态的城市理念,也成为全球华人向往的理想家园。

这里有中华文明的一脉清泉

5月18日下午,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活动的代表,在屈原故里秭归邂逅了浪漫楚辞和多彩非遗。

“千百年来,人们诵读《楚辞》,歌颂屈原,是欣赏他瑰丽浪漫的文采,更是赞美他历经坎坷而怀抱家国情怀、虽九死而不悔的高贵品质。”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说,《楚辞》中有华彩文章,更有浩然气节,“年轻人应该多读一读。”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屈原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屈原祠

当日,海外华文媒体还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观看了薅草锣鼓等非遗表演。如今,屈原祠周边已建成了博物馆、非遗馆、端午剧场,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并组织薅草锣鼓、杨林堂鼓、三闾刺绣等非遗传承人常年展演,吸引民众了解屈原文化,体验端午习俗,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屈原诗赋独特的文化韵味。

“屈原祠已不仅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建筑,更是一片滋养人心的精神天地。”据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负责人介绍,屈原祠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三峡工程建设迁建至此,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每逢端午,海内外诗人和信众在此祭拜屈原,传承屈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这里是诗歌的原乡,也是心灵的远方。希望有机会到秭归过一次原汁原味的端午。”菲律宾《联合日报》总编辑董拔萃说,将通过媒体向读者介绍《楚辞》和屈原文化,也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好地推动屈原文化在海外传播。

这里是世界水电之都核心IP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旅游资源丰富,三峡大坝、葛洲坝、长江三峡西陵峡坐落于境内。“两坝一峡”指的是从三峡库区坝上香溪河出口处至葛洲坝下猇亭止的76公里沿江岸线、峡谷。

近年来,宜昌推进“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秭归茅坪港、三斗坪港扩建,三峡游轮中心码头及片区持续开发,龙津溪、王家坪换乘中心二期、仙人桥及九龙湾景区改扩建继续推进,宜昌城区夜景及“长江夜游”灯光提档升级。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游览三峡人家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游览三峡人家景点

5月16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中国香港作家代表一行在湖北宜昌三峡游客中心登船夜游长江,沉浸式体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峡江美景。宜昌地处“两坝一峡”的核心区域,自然山水资源独一无二。“长江夜游”上线8年,整体游客接待量超过120万人,已成为宜昌“夜间经济”的核心IP。

这里在践行绿色发展的中国路径

5月17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活动的代表走进宜都。宜都市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中心地带,长江、清江在此交汇。清江为长江一级支流,水质清澈、水流平缓。清江边的青林寺村,曾经约四成的村民采用网箱养殖鲟鱼。

水产养殖的无序扩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2016年,为助力长江大保护,宜都市全面拆除清江、渔洋河养殖网箱,推动“鲟鱼上岸”,建设室内工厂化养殖车间,助力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鲟鱼养殖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鲟鱼养殖车间

如何做到“拆网箱不拆产业”?宜都市选择引进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建设国内最大的陆上人工鲟鱼养殖基地,推动“鲟鱼上岸”的同时也帮助“渔民上岸”,部分渔民选择进入鲟鱼谷就业。

“最重要的是保住一江清水,我认为生态效益也是鲟鱼产业目前最重要的贡献。”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坚义介绍。

在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养殖车间内,华文媒体代表们看到鲟鱼正在水中自在游弋,纷纷感叹环保理念的创意。

“现在清江生态越来越好,我们也打心底里高兴。”宜都高坝洲镇天平山村村民邓中正“上岸”前曾是鲟鱼养殖户,如今他来到鲟鱼谷,也见证了鲟鱼产业从无序扩张到良性发展的跨越。

季坚义表示,如今,鲟鱼谷生物资产储备量达到1万吨,在保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年产120吨鱼子酱,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这里让新质生产力构建新业态

“全球每7台钢琴,就有1台产自湖北宜昌。”柏斯音乐集团高级经理雷建军17日向正在此间参与“心动宜昌 来电之城”2024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的代表介绍说。宜昌是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的首个“中国钢琴之城”,“宜昌造”钢琴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柏斯音乐的钢琴生产车间,切木、组装、挂弦、试音……机械配合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生产线末端,清脆琴声此起彼伏,崭新钢琴整齐排列。“这里的钢琴年产量约8万台。”雷建军说。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钢琴生产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代表参观钢琴生产车间

宜昌现已建成三角钢琴、立式钢琴、钢琴零部件、钢琴弦列板精铸等多个生产基地,钢琴产品线包含三角钢琴、立式钢琴等,形成庞大产品体系。

宜昌为何吸引钢琴企业落户?雷建军称,宜昌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优越,温度和湿度适宜钢琴生产,且材料和产品运输便利。同时,宜昌具有优越的贸易投资环境,利于企业发展。

在展厅,轻快流畅的钢琴曲吸引众人围观。弹奏者巴纳伯斯·费科特是“宜昌造”钢琴“把关人”之一。“我2011年从美国来到宜昌,见证了中国民族品牌钢琴‘长江’诞生,也看到了10多年来‘宜昌造’钢琴逐渐走向世界。”巴纳伯斯自豪地说。

钢琴不仅是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宜昌促进对外交流的媒介。自2011年起,宜昌连续举办钢琴音乐节,累计邀请数百名中外音乐家登台表演,数千名知名音乐界人士来到这里。精彩纷呈的音乐活动也带动了当地文旅市场热度。

初夏时节,走进湖北宜都东阳光的冬虫夏草生态繁育基地,一根根似虫非虫、似草非草的虫草十分引人注目。作为全球首个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基地,该基地冬虫夏草的年产值已近百亿元。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药材和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由于独特和稀缺,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东阳光冬虫夏草项目副总经理郭瑜介绍,为攻克繁育难题,东阳光组织科研人员,在封闭环境中全程模拟虫草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利用仿生态繁育技术,实现了人工繁育冬虫夏草的产业化。

在东阳光冬虫夏草培育基地,用来进行展示的一个小方盒内,一根根虫草正矗立在土壤间,宛如雨后冒出的笋尖。“从幼虫,到虫蛹,最后到虫草,整个过程长达两三年时间之久。”郭瑜说。

冬虫夏草长成后,通过清洗、挑选、冻干等数道复杂的工艺,就能制作成可以食用的产品。据介绍,普通档次的干虫草产品,市场价每克达100多元。

如今,东阳光宜都基地形成了鲜草、干鲜草、冻干草、含片、美容护肤等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年产量可达60吨,年产值近100亿元,冬虫夏草也成为宜都优质农产品代表之一。

短短数天的宜昌行,令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们目不暇接。他们对这座充满着底蕴与活力的城市心动不已,纷纷表示将在海外华人圈为世界级的宜昌“打call”。向海外华人分享祖国发展的新篇,为宜昌发出国际声音。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