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12所知名高校和20万师生,广州大学城是番禺的重要创新动力源,也是其手握的一张“王牌”。不过,要想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广州大学城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区域内高校人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个孵化基地空置率偏高、无法留住部分成长期企业等。

大学城北地铁站附近,广州市番禺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周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集聚。这些科技孵化基地本应是青创企业“走出校门”的首选地,然而现实却很“骨感”。今年3月至5月期间,南都记者先后数次走访广州大学城的多个产业园区发现,空置情况大量存在,这里似乎并没有“留住”太多的创业者。

2024年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房地产依存度过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大学城创新策源地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如何避免青创“好牌打烂”?多位专家表示,广州大学城更应关注让企业“冒得出”的事,形成全市全省更高水平更富成效的创新成果策源地。一方面,番禺应在校企间起重要的纽带和中介作用,建立跨部门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疏通信息对接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另一方面,要深度融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方面特别提到,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

近年来,番禺也探索推出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启动运行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系统,力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然而,这些举措的实际成效仍有待观察。

要想更好发挥广州大学城的“智核”优势,赋能“智造创新城”建设,番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州大学城的海量人才再加上多个创新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催生了不少青年创业项目。

大学城北地铁站附近,广州市番禺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周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集聚。这些科技孵化基地,不仅为科研人才和成果走向市场提供充分过渡空间,也为走向市场的科研人才提供距离高校实验室最近的办公场所。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3月中旬,南都记者走访广州大学城的5个产业园区发现,其中4个产业园区出现空置现象。5月19日,南都记者回访发现,空置情况依旧大量存在。这里似乎并没有“留住”太多的创业者。

“留量”小于“流量”,广州大学城创业青年为何不再留恋番禺?

有产业园区出现空置现象 部分楼层已无企业办公

在广州番禺青蓝街22号,坐落着番禺区与中山大学共同打造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它更为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创业楼”,曾被评为大学城八景之一的“蝶化青蓝”。这一名字寄托了对大学生创业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好祝愿,也吸引无数青年创业企业落户于此。

有数据显示,“创业楼”曾进驻企业近200个,从业人员3700多人,超80%是大学城的学生创业,涌现出不少行业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隐形冠军”“单打冠军”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这个面积约7.3万平方米的产业园,2020年营收就达到了27.4亿元。

然而,在这栋高峰期出租率超95%的大楼里,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近半楼层存在大量空置办公室。

位于青蓝街26号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研发大楼)也是如此。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大楼一共17层,除了有4层楼分别被企业完全租用,其他多数楼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甚至有3层楼处于完全空置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置的办公空间。

这些空置的房间里,有的墙上贴着标语,有的还留有桌椅,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企业办公过。当电梯在14楼停下,正好碰上工作人员正在搬运桌椅。

“这里已经没有企业办公了。”有人提示道。南都记者进一步观察发现,公共区域的小型快递架上,还保留着少许快递。快递包装上铺满灰尘,已经掉色的面单上显示,部分快递发件时间是2023年2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架子上无人签收的快递。

无独有偶,办公楼大量空置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以下简称“青创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创汇内部场景,可见多个区域处于空置状态。

走进青创汇大楼,走道的灯没有全部打开,偶尔有人步履匆匆经过。两台手扶梯已经停运,被装饰物挡住了入口,只留下大厅中间的直梯运行。从青创汇二楼,透过办公区域的落地玻璃向内看,多个区域处于空置状态。再往上走,寥寥数个企业正在运营,很少看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相较于内部多层的寂寥,青创汇一楼的底商却“热火朝天”,其中不乏多家连锁品牌餐饮门店。

园区高昂租金 成初创企业“卡脖子”问题?

广州大学城丰富的科创资源,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也催生了不少由大学生创建的创业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渐壮大,需要“走出校门”寻找合适的办公场地。

本应是青创企业“首选地”之一的青创汇,为何鲜少创业企业入驻?有业内人士透露,该园区虽有一定的招商能力,但由于物业属于番禺区属国企,租金对于初创企业相对较高。除了一些补贴性项目外,多数初创企业不会首选在这里发展。

南都记者梳理得知,青创汇原名“北亭广场”。2019年12月,番禺区国有企业广州市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创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广州创元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约2亿元拍卖取得项目2020年1月1日至2030年7月31日使用权,后投入2亿元完成项目升级改造。

2021年6月,创元公司引入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中关村领科服务有限公司对项目进行开发运营,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示范产业化园区。

南都记者尝试以创业大学生的身份拨打青创汇招商电话,了解租金价格。电话里的工作人员介绍,青创汇的办公室分为简装、精装以及拎包入驻三种,根据位置以及装修,租金在60-100元/㎡不等,物业管理费则是15元/㎡。当被问及是否对大学生初创企业有优惠政策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这块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创汇内的科创中心仍在招商中。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创智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该区域租金价格是由业主方番禺区属国企广州市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番禺信投”)决定的。“这里的租金,加上物业费将近100元一平方米。”该工作人员说。

而在广州其他区域的园区,针对大学生初创团队入驻,或是有折扣优惠,或是直接免租半年。

例如,在南沙区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达到园区制定的免租条件的大学生初创团队项目,可享受3-6个月开放空间免租金的优惠政策。其独立办公室,按面积出租为40-50元/㎡,物业管理费为5元/㎡。青创空间开放办公位,一个独立工位正常租赁为600元/月,不收取物业管理费。

在黄埔区,钠金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办公区域对初创企业出租的单价为60元/㎡,物业管理费为8元/㎡。办公卡位出租单价为500元/月,大学生初创团队可享受降价打折或直接免租半年的优惠扶持(仅限办公卡位)。

部分补助资金被指发放滞后 有“青蓝计划”获奖企业已搬离

番禺并非对青创企业全无支持。早在2016年底,番禺区发布了《中共番禺区委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和《番禺区关于加强广州大学城创新人才资源合作与开发的实施办法》,明确在番禺区实施“青蓝计划”。

具体来看,“青蓝计划”对获得立项的创业项目按照项目评审情况获得5万至20万的项目无偿资助;项目如选择落户在番禺区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内的,可获得最长1年、面积不高于50平方米的免费经营场地支持;如选择落户在番禺区其他场所的,按每月1000元标准予以1年的场租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番禺区“青蓝计划”扶持的项目须符合,已在番禺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在通过评审后三个月内在番禺区完成注册手续的首个企业。项目主要创办人还须承诺自获得扶持年度起,所创办的企业5年内不迁出本区。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青蓝计划”招商引智、招商引资作用较为显著。番禺区2023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自“青蓝计划”启动以来,累计引进青蓝项目超600个,500余个优选项目落户番禺,参与创客超10万人。

然而,南都记者梳理“青蓝计划”获奖项目及背后企业的名单时却发现,当年的获奖企业中已有迁离番禺的案例。

比如,2018年番禺区“青蓝计划”创业项目专项入选项目的广州沃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已从番禺迁至黄埔。此外,2018年“青蓝计划”二等奖获奖项目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也于2023年10月官宣,将广州总部搬至位于海珠区的智通广场。不过,该公司目前注册的地址仍为番禺区小谷围街道的青蓝街,且部分团队仍在番禺办公。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站上,有两则留言称遇到了补助资金或奖金未发放的问题。其中一则发布于2023年1月的留言称,“我们在2021年参加了番禺区青蓝计划,并把企业迁到了番禺区,结果这都2023年了,费用还没有发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月“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留言与番禺区相关部门的回应。

对此,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在留言发布近一个半月后回复称,“区相关单位已将2021年‘青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补助资金纳入2023年科技经费预算,将按规定加快拨付相关补助资金。”

同年7月,又有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声称,“番禺区2021年度青蓝计划人才奖金直到今天仍没有发放,且仍不知发放时间,请领导告知具体的发放时间”。2023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回复称,“经核查,您已收到青蓝计划人才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留言。

南都记者联系了多家2021年青蓝大赛获奖企业。其中,一获奖企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 ,他们的补贴有存在延迟到账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时候到账的需要查一下,但是最终是有到位的。”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番禺的营商环境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好的,但还需提高”。

专题采写: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