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城市新实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有“大文章”。来自全人群的各种“金点子”能够落地变为惠民的“金果子”,无疑是15分钟“含金量”最为“直白”的体现。

“修旧如旧”的新展陈空间,成了“社区智慧的碰撞地”——校外实践怎么开展?听“童言童语”怎么说;去年冬夜发生的暖心故事有了“续集”,一群大学生的善举最终落在立法上。从事过多个职业,最让他有成就感的,还是“法律公益人”——69岁,工作状态却和年轻时没什么两样,将目光聚焦在社区的“空白地带”,打造“业委会朋友圈”,“让法律服务成为百姓的普遍福利”……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杨浦的15分钟,如何提升“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旧如旧”的新展陈空间,成了“社区智慧的碰撞地”

搭上立法“直通车”,各种“金点子”火花四溅

位于杨浦滨江的世界技能博物馆,由百年历史建筑永安栈房改建而成,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一站式了解世界技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这个“修旧如旧”的新展陈空间,成了“社区智慧的碰撞地”。

“我觉得动物园的标牌内容能写上这个动物的习性和爱好就更好了”“我觉得校外活动很好,我希望能去更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的电子大屏上,孩子们正在用“童言童语”表达自己对校外实践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城市新实践,人人参与城市治理,控江路街道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立法建议征询正在进行中。

作为校内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校外实践对于青少年体验社会、增长见识、陶冶品行、完善人格具有积极意义。今年初,市教委起草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列入《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希望通过专项立法,更好地为校外实践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提供必要的法治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人大代表、资深律师、学生家长、优秀社会组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社区学校、社区自治团队等齐聚,大家分享经验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建议将学前教育阶段纳入法规覆盖群体,帮助幼儿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发展潜能;

校外实践活动应采取分级分类机制,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差异化开展;

应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机制化建设;

加大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硬件设施、人文内容等方面支持基地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和服务进行升级、改建或优化……

去年冬夜发生的暖心故事有了“续集”,一群大学生的善举最终落在立法上

此次活动是今年控江路街道“立法直通车”系列主题活动的第二场。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街道立法建议征集点坚持开门立法,让立法工作变得更接地气,也更有温度。2023年的一个冬夜,一位外卖骑手送单途中意外摔伤,复旦大学学生出手相助,在全网引发热议,让更多人关注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这个暖心故事,在今年3月控江“立法直通车”首场活动中有了“续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的决定(草案)》开展立法建议征询,现场,“旧事重提”,与会人员开展了热烈讨论。“没想到,我们的善举最终落在立法上。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一位复旦学生代表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更大程度拓宽社区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立法建议征询途径,最大范围地听到来自社区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据介绍,下一步,控江路街道将继续完善立法建议征集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和基层法治观察点“三点”融合机制,鼓励引导人大代表、业内人士和居民群众开展立法建议征询,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法有体现,推动人大立法更加贴合社区建设发展需要。

从事过多个职业,最让他有成就感的,还是“法律公益人”

将目光聚焦在社区的“空白地带”

写东西、改材料,奔波于大小社区与办公室之间……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律佑”)理事长陆立明今年69岁,现在的工作状态与年轻时没什么两样。

打造“业委会朋友圈”,共解社区难题;关注老年人监护权益问题,率先探索建立“一户一档”;笔耕不辍,记录下公益组织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退休后,陆立明走上法律公益之路,并为之奋斗了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很多小区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40%,独居老人越来越多,涉老监护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一旦独居老人发生意外,子女又不在身边,谁来负责监护?”律师谢东,是陆立明的“合伙人”。2017年,陆立明和谢东等人创办的社会组织律佑正式成立,他们将目光聚焦在社区独居老人身上。

“摸着石头过河”,陆立明开展了大量调研。“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的需求也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涉老监护权益这件事,我们想先试着摸索起来。”陆立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东告诉记者,在平凉路街道和明园村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律佑已为明园村监护风险较高的独居老人建立了一户一档,形成“风险筛查+跟踪预警+法律服务”的涉弱监护权益法治保障机制。律佑,是目前上海首家探索老年人监护权益的社会组织。

当过中学教师、校长,也曾在政府部门、央企任职,陆立明从事过多个职业,但说起最让他有成就感的,还是现在“法律公益人”这个“职业”——“因为确实能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陆立明笑着说。

打造“业委会朋友圈”,“让法律服务成为百姓的普遍福利”

除了老年人监护权益,老旧小区电梯改造这个难题也是律佑关注的焦点。

欧洲凯城园小区内,17部电梯经常发生卡顿,居民们担惊受怕。律佑作为法律服务机构第一时间介入,组成了一支由律师、物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服务组”。

由于小区没有业委会,不能动用房屋维修基金,而新组建业委会至少需要1年时间,问题就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于是,律佑提出了业主自筹资金的方案。一年多来,律佑通过分批上门答疑,促使居民们达成共识,从最初计划更新10部电梯,增至14部,最终实现更新小区全部电梯。在此过程中,律佑协助社区项目工作组,确定合格的电梯服务商,把控法律风险。法治专员则对每一份合同文书、函件进行预审,提出法律建议,为各方共同参与社区自治提供法治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选手”对于社区治理的推动力,居民代表边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了这样专业社会组织的参与,既有效推动了项目,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

近年来,在杨浦这片广阔的天地,社会组织深入社区,推动议事协商,“议”出社区治理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立明创新提出“业委会朋友圈”概念。律佑搭建平台,举办主题活动,分享典型案例,解析法治要点,调动资源共同解决社区难题,让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社区,提高业委会的服务水平。

整天忙忙碌碌不得闲,陆立明说,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也享受与伙伴们一起打拼的时光。“让法律服务成为百姓的普遍福利”,是陆立明的公益初心,也是他奋斗的动力。

陆立明透露,律佑正在编写一本书,总结公益组织在社区治理探索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本来计划退休后做5年公益,现在看来是停不下来了。我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公益点滴,记录下这些社区治理难点案例的经过、得失和成果,如果对更多人有一点点启发,我会很欣慰,这些年没白忙。”

在家门口“游学”,推开“创意之门”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实验楼,上下三层,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和展厅里,摆满了学校师生设计、制作的作品,各种前沿“黑科技”“争奇斗艳”。“来看这个3D打印的花瓶,它最上面是不是有一个接口?这是因为它是通过机械臂将材料一圈一圈叠起来做成的……”跟着同济大学教师一路走、一路看,11岁的戴铭曦兴奋不已,“里面很神奇,很多设计我都觉得特别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四平路街道在这里组织开展2024环同济家庭教育宣传周暨家庭文化节,邀请社区家庭在家门口“游学”。

推开“创意之门”的同时,还能探索深海的奥秘。“海底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深海里是否有生命?”“它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孩子们的发问,一一得到了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嗨’”,四平路社区居民张先生用这两个字形容自己“游学”中的女儿。在他看来,边走,边听,边看,边学,这样的活动更能让孩子“沉浸”其中。“让她亲身体验,比我们平时拿着书跟她讲‘十万个为什么’效果要好得多。她在这里发现,原来,很多平时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就启发了孩子的思路,打开了她的‘创意开关’。”

和孩子一起在家门口“游学”,这对许多家长来说,也是新鲜的体验。时隔多年再次走进高校,见证教学器材、学术成果等突飞猛进,现场一位家长感慨道:“我觉得现在大学生都挺厉害的,而且学校设备这么先进,读大学时有这么多挥洒创意和设计制作的机会,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3D打印实验室,一台“所谓的打印机”竟能打印出和小学生差不多高的立体花瓶,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路过艺术成果展,几根金属管交缠在一起,流光溢彩,展现出别样生命力……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合作,“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街校携手共同绘制“家庭友好幸福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